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
宏观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疫后修复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能源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能源利用结构更为清洁;我国人口开启负增长阶段,但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的托举作用长期存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碳排放双控、绿电消纳、油气体制改革等政策出台完善,着力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增长与替代;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CCUS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进入示范发展阶段,科技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基于输电线路无人机+机器人带电作业方案的研究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现状背景,带电作业项目的研究及方向思路,依托空中无人机搭载智能机器人进行架空输电线路带电检修,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智能应用水平。通过利用输电线路作业智能装备替代人工,实现机器人辅助更换合成绝缘子串、导线修补、电缆探伤等功能,为运维工作减负,提升输电线路检修作业质效,推动输电专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无人机带电修复地线机器人系统介绍,其它项目无人机喷涂、清洗系统,无人机带电探伤系统,无人机带电补加紧固螺栓等,无人机作业中通过图像识别杆塔、导线、绝缘子等特定目标;通过图像对目标任务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种便携式中置开关柜断路器检修省力装置
10kV移开中置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中置柜”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主要用于接受、分配电能,并对电路实现控制保护、监视和测量。其数量众多,据统计,贵州电网公司运行的10kV中置柜约万台,配网运维检修工作繁重。中置柜中最重要设备断路器,因断路器的真空泡更换、断路器进出小车丝杆的卡涩处理等运维检修工作时,需要将中置式断路器抬升悬空,将底盘车从中置式断路器本体上拆离,真空断路器或SF6断路器重量在200kg以上,取出断路器传统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吊臂进行提升,利用吊车或带有手拉(扳)葫芦及吊架,这些装置大型且笨重,需动用资源较多,又或工器具不便于携带,费时费力;二是用人力将中置式断路器从手推车上抬下,将其侧放在平面上,开展拆卸底盘车的工作。约需要六个人,并且侧放的中置式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尺寸的测量以及检查更换断路器零件时不方便、不规范,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造成设备的碰损、人员的人身伤害。由于传统的工器具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存在着设备及人身安全隐患,不能快速修复断路器供电,已成为行业内中置式断路器运维检修过程中的普遍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本项目特提出一种便携式中置开关柜断路器检修省力装置。
智能蓄电池新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介绍
传统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监测装置都是相互独立,蓄电池监测设备大多数安装繁冗,接线过多,需离线处理,在蓄电池智能管理、故障研判方面有所欠缺,在电池远程自动放电、修复方面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等一些技术瓶颈,已经不适应当前在电力、通信、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大规模应用蓄电池的检测管理要求。基于蓄电池与监测一体的智慧电池技术,PLC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建立一套智能的专家型的电池诊断策略系统,兼顾安全性监测以及全周期寿命管理,彻底改变传统蓄电池监测结构,无需布线安装,对电网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现实意义。
通用型智能开关应急操作箱的研制
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开关(永磁真空断路器)已成为目前市场占有量较大的断路器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智能开关长期在户外恶分环境下运行,其二次控制箱零部件烧坏、电池老化等问题时有发生。一旦二次控制箱发生故障,就会导致智能开关保护动作后,或手动分合闸操作后,出现智能开关分合闸拒动的情况,即智能开关分合闸拒动事件,对用电客户停电时长、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年时间内,深圳龙岗供电局横岗辖区已发生智能开关分合闸拒动事件31次,造成客户年累计停电时间1712分钟,平均每次事件处理时间长达55.2分钟。 一方面,智能开关分合闸拒动事件发生后,对控制箱进行检修、更换零配件、并恢复其功能,这一修复的过程将会耽误大量时间。另一方面,极少数智能开关厂家针对自家产品配套应急操作箱,且型号只能一对一使用。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在网运行的智能开关没有合适的应急操作箱。因此,拟研发一款可靠性高、免维护、适用于常见厂家型号的通用型智能开关应急操作箱。
供电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班组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台州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智慧班组这一目标,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基层班组活力、促进班组管理提升为着眼点,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各类班组业务协同运行,开展智慧班组管理创新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创新做法: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确定智慧班组管理体系工作目标与实施原则,明确智慧班组建设管理的重点领域,着力推动运检业务、物资供应、供电服务等领域“智慧转型”。二是搭建班组智慧管理创新互动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群、智慧专家“钉当”等沟通交流渠道。搭建班组创新创效平台,加强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在班组应用落地。三是依托数字智能控制手段推动班组运检智慧转型。坚持数字驱动,运用AI人工智能、“机器人+视频”巡视、推行数字化工作票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班组运检业务智慧转型。四是利用现代智慧供应链,推动班组物资供应智慧转型。着眼打造数字物流保障物资供应,建立项目物资供应管控平台,打造空中云仓、专业仓和仓储机器人,建设智慧、高效的物资供应链。五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班组供电服务智慧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实施“智慧电管家”、移动终端勘察作业,提高业务办理智慧化,提升一线班组服务品质。六是拓展班组员工培养渠道,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推动班组员工技能培养,提升专业素质、打通职业通道,更好激发班组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七是建立班组智慧管理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控与持续改善。从激励评价、闭环改进、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动智慧班组管理落地落实。 通过实施上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故障报修到达现场及时率达99.66%,城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735%,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提升至99.9591%,停电户数比2018年压降55.87%,投诉业务量同比下降38.77%,客户满意率提高到99.77%。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线上APP渠道,大幅降低了纸质资料使用量,节约成本近3200万元;推动物资与抢修业务深度融合,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在全省推广运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3.64亿元。三是提高了班组智慧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截止2020年12月,在物资优化配置方面,物资领用平均时间从28.66分钟缩短至3.23分钟,定期盘库平均时间从535.83分钟缩短至65.01分钟;“空中云仓”相较传统物资仓储作业效率提升4-6倍,故障平均修复时长缩短42.05%。
基于蚁群算法的交通–配电网抢修恢复优化决策方法
极端事件导致大停电后,受损的交通道路会影响电网抢修车队前往故障线路区域的进度,从而延缓配电网恢复。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损坏道路修复的配电网抢修恢复方法。首先,在分析不同受损道路对抢修车行驶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交通网抢修车约束。其次,考虑受损道路抢修对电网抢修的影响,以配电网失电量最小为目标,协调线路抢修和道路修复建立配电网抢修策略模型,并采用蚁群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网与一个12节点交通网相耦合的系统作为算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切实有效提高了配电网抢修速度,减小了大停电后配电网负荷的失电量。所提方案更适用于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可为配电网灾后恢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