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带队研发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实现第四次技术迭代。该机器人在精准识别、自主规划、智能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具有轻量化、小型化、模块化特点,它能够代替人完成高空高危带电作业,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2019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在津成立了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实现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产业化。截至目前已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辽宁、新疆等21个省份推广,累计开展现场作业4.2万余次。
无人机激光清除线路异物装置
无人机搭载激光清除导线异物装置,具备灵活便捷、操控性好、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并能搭载于多种多旋翼无人机机型,实现空中清除导线悬挂异物的作业。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该装置依托无人机平台完成作业,无须作业人员攀爬杆塔或等电位作业,操作人员与输电线路设备无直接接触,可远距离及时、快速、安全地清除导线上的异物,尤其对于清除档距中间、距塔较远、离地较高的异物十分便捷。该装置的应用将提升带电清除输电线路异物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结合当前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讯猛的发展趋势,本成果在特、超高压输电线路异物清除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适于行业部分推广。 本成果适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异物清除作业,目前已在公司所辖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及±660kV银东线上开展应用,编制的《无人机激光清除线路异物装置作业指导书》已通过公司审核。同时,团队正进一步改进完善装置功能,研制出更高功率的激光发射器,提高切割清除异物的作业效率及清除大型异物的作业能力。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资金全方位实时监控系统
为丰富资金安全管控手段,着力强化事后资金监控,把好风险最后一道关,公司坚持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围绕账户、资金、融资、票据等资金管理核心业务,研究确定业务和技术规范,按照分步开发、同步应用、持续完善的原则,规范资金业务处理流程,梳理治理资金数据质量,拓展境外资金业务,构建了境内外一体化资金全方位实时监控系统。 公司自2016年底运行以来,通过系统可全面掌握资金管理信息,动态展示公司银行账户,实时监控资金存量变化,在线监测资金流向,动态预警资金风险,全面反映融资、票据等资金信息,实现资金存量“看得清”、资金流量“管得住”、资金风险“控得严”;在监督资金业务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同时也给同类大型集团企业的资金安全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0kV架空绝缘线路智能剥皮及J型线夹自动安装成套装置
带电接火(带电接引流线)是目前电力行业开展最为广泛的带电作业项目,是提升供电可靠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J型线夹是目前带电接引作业中应用广泛接续可靠的接续金具之一。但是,目前在应用J型线夹进行带电接火工作时普遍存在作业过程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作业效率低、绝缘层剥除困难、线夹安装工艺不合格等问题。当前使用绝缘导线剥皮器在剥除导线的绝缘层时,其进刀深度需要根据绝缘层厚度手动进行调整,由于绝缘层厚度存在多种规格并且绝缘导线制造过程中其绝缘层厚度存在一定误差,所以手动将进刀深度调整到准确位置较为不便。如果进刀深度不足,会造成剥皮不完整的情况,需要再次调整;如果进刀过度,则会造成线芯的损伤和剥皮器刀具的损坏,严重时会造成导线断股,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研制自动、灵巧的带电作业智能化工器具。
2023中国政企机构数据安全风险研究报告
数据泄露是数据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在2023年全球公开报道的246起数据安全事件中,数据泄露事件占比高达67.5%,泄露数据超过51.8TB,共计103.8亿条。不过,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只是数据泄露问题的冰山一角。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监测显示,2023年1~11月,仅在暗网及黑产平台上交易的境内机构泄露数据就多达60.8TB,共计720.4亿条,两项指标双双超过全球媒体公开报道事件的统计数据。?数据勒索的高额收益可能进一步推高政企机构数据泄露安全风险。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勒索团伙正在抛弃“加密勒索”这种传统攻击方式,而是转向单纯的“数据勒索”,即单纯的以窃取机密数据并威胁将之公开的方式向政企机构进行勒索。2023年,全球赎金最高的10起勒索组织攻击事件,平均勒索赎金高达2397万美元,其中7起事件都是单纯的数据勒索事件。数据勒索带来的巨大收益很有可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黑产团伙参与其中。?个人信息是数据泄露和黑产交易的主要数据类型,严重危害公民和社会安全。在境内机构泄露的数据中,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多达586.8亿条,相当于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泄露了约42条个人信息数据。其中,互联网、IT信息技术和能源行业是泄露数据量最多的行业。?网盘、文库、代码托管等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也是数据泄露的重要渠道,但尚未得到绝大多数政企机构的充分重视。其中,金融行业对此类问题最为重视,而医疗卫生、互联网和教育行业,通过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泄露数据的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更高。研究显示,合作伙伴和内部人员是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数据泄露事件的主要“元凶”,二者之和占比达到54.6%。加强合作伙伴管理和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API安全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一环,平均每家机构约有206个API接口会用来传输敏感数据。汽车制造业的“潜在”数据安全风险最大,其传输敏感数据的API接口数平均超过900个,传输敏感字段多达332个,这两项指标均是其他行业的3~7倍。同时,汽车制造业API接口传输的个人信息也最多,其中涉及的自然人的数量,是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的30~70倍,可谓“遥遥领先”。由此可见,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数据安全至关重要。?解决数据跨境流转问题,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技术手段。调查显示,尽管很多存在海外业务的机构已经在积极开展跨境数据流转的治理工作,但仍普遍缺乏科学的、整体的数据安全规划,特别是严重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海外分支机构的政企单位而言,往往没有意识到其可能存在的跨境数据流转风险。?数据安全建设,应当遵循内生安全原则,从设计规划之初就把数据分类分级、数据防泄露、防勒索、API安全、跨境数据治理等关键问题列入整体规划,确保数据安全工作与数字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用系统性的方法解决数字系统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