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海外建设实现系列化技术突破

来源:中国核工业 发布时间:2022-04-19 10:23 关键词: 华龙一号
收藏

2015年8月,中核集团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K2核电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3月,华龙一号全球第四台机组K3项目首次并网成功,为后续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至此,华龙一号海外2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这标志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实现了重大飞跃,是中核集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的坚实行动。


1

坚持创新引领


打牢工程建设基础


实施“三考虑”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当地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风俗特色,打造本地化海外华龙一号核电厂;重点考虑设备供应链风险大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内研发、制造优势解决“卡脖子”设备的问题;充分考虑工程设计与采购、施工、调试的协同,将设备国产化、降低造价、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贯穿设计之中,为海外华龙一号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巧妙融入地域特色。K2/K3项目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出口核电项目,全厂外观设计是建筑专业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单位通过仔细调研与对比分析,从形式、材料、色彩、细部“四美”着手,本着坚固、实用、美观、经济的原则进行建筑外观设计,既统一了厂区内的立面,也使建筑更具有科技感、时代感。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结合巴基斯坦特有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加入独有地域元素。


2


破解供应链“卡脖子”与运输难题


主动出击实现设备国产化目标。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在开展技术出口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核电设备国产化研发工作,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产业供应链整体走出去。K2/K3项目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96%,其中关键成套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100%,妥善解决了设备供应链风险大的“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供货商的垄断,提升了国内装备制造水平,打造了核电设备供应链体系,为华龙一号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通远距离海运渠道。K2/K3项目大件设备均需从国内长距离运输到海外项目现场,上海港到卡拉奇港海运运距长,陆运道桥条件较差,运输机具设施要求高。中国中原采用海陆联运方式,积极主动整修巴境内专用运输道路,克服了周期紧张、整修难度大及安保环境恶劣等诸多不利影响,顺利完成了重大件设备的运输工作,有力保障了K2/K3项目各关键工程节点的实现。


自主创新 实现系列技术突破


在K2/K3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中原创新使用堆芯水池模块化安装技术、环吊及轨道梁整体吊装技术、E型架主设备翻转装置、主系统设备预引入技术、预应力张拉双平台施工技术、外穹顶整体钢模板技术等系列技术,优化项目建造工期,降低安全和质量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以堆芯水池模块化安装技术为例。核岛中反应堆水池是核电厂的核心部位,水池内壁面及水池底面均用不锈钢钢板覆盖。由于钢覆面与水池内部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为了防止核辐射及放射性物质的渗漏,对钢覆面的要求极高。反应堆筒体及内部钢覆面的施工方法,目前常用的是后贴法,即先将筒体周围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再进行内部钢覆面人工贴敷。为避免后贴法施工带来的工期和安全风险,K2/K3项目采用了先贴法模块化施工技术,即内部钢覆面与外部钢筋混凝土筒体同时施工,在堆腔内部设置支架模板支撑钢覆面,外部直接浇筑混凝土,将钢覆面与混凝土分次浇筑成为整体。堆腔水池模块化施工使现场焊改为车间焊,高空作业改为地面作业,保证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性。此外,钢覆面水池与内部结构墙体同步完成,相比传统工艺,工期缩短8.5个月,为主设备预引入提供保障。经专家组鉴定,本成果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牢守安全生命线


打造卓越建设文化


中国中原始终牢记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安全举措,为海外华龙一号的安全管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道路。


巴基斯坦天气炎热,建设工人数量巨大且大多人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管理难度较国内项目直线提升。中国中原因地制宜,结合巴基斯坦人民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引入国内先进的安全工具,建立起K2/K3项目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及文化。


3


为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高层管理人员讲授安全文化课程,向其阐明安全管理的实际作用及重大意义,最终取得支持理解;对当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从习俗与宗教信仰入手,采用视觉化、激励性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制作安全教育宣讲片推动安全认同。通过一系列努力,巴方工人从抵触、拒绝,逐渐转为认可、接受,最后主动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建立安全体验馆,模拟安全事故。K2/K3项目在工程现场打造了我国首个海外核电安全体验馆,模拟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让员工亲身体验感受被电击、被重物敲打安全帽、突然坠落的感觉,学习操作规范,亲身感受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重视班组文化建设。在现场引入“手指口述”班前会,班长运用中文、英文、乌尔都语三语进行交底,明确作业的具体内容和事项,并对安全管理优秀的班组进行表彰。


建立完善场地安防管理系统。中国中原积极推动施工现场门禁系统的安装,2016年末,现场的门禁岗亭全部使用指静脉识别及人脸识别系统,为巴基斯坦工人及中方工人的进出场提供极大便利。此外,中国中原还在厂区和生活区设置门禁系统;建立卡拉奇核电人员违章信息查询平台;建造标准化厂房和车间;实行通道、物料存放标准化。

4

卓越安全文化建设。为形成规范统一的华龙安全文化、中核安全文化,中国中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项目参建单位统一思想,统一标识与视觉管理系统,建立现场整体中核形象。其次建立“三语”宣传标语、安全提示,各承包商完善视觉系统需提前报批,且满足相关要求。最后是进行安全管理总结,编制《卡拉奇K2/K3项目HSE管理经验汇编》等文件,其中收录了自K2/K3项目开建以来所有安全管理的良好实践和有效做法。此外,项目部还用时一年编制了《HSE管理对错图集》,以图片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现场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行为正误,便于巴方工人学习和接受。


K2/K3项目开工以来,在尊重巴方风俗习惯的前提下,中国中原组织各承包商精诚协作,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创新措施引入现场,项目建设形成的卓越核安全文化成果与安全管理取得的良好业绩获得了巴方的高度认可。


全方位深耕


实现海外华龙一号本地化


卡拉奇核电项目在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上获“能源国际合作最佳实践”荣誉。


设计本地化。设计本地化是海外华龙一号本地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主希望全面参与设计、建安、调试、供货等领域,尤其在设计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诉求。根据对巴方设计院能力的评估,中方委托部分子项由巴方独立设计或参与设计。设计本地化包括众多接口,巴方设计经验与能力不足导致设计难度巨大,后期需要中方设计方解决。在此过程中,中国中原和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设计管理团队的技术能力与设计本地化管理水平都得到提升,为后续海外华龙项目积累了大量经验。


5


设备本地化。在K2/K3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中原充分考虑巴基斯坦的工业化水平及以往海外核电建设经验,紧密结合业主需求,组织开展设备本地化工作,完成了设冷水波动箱、容积控制箱、反应堆冷却剂疏水箱、浓缩液监测槽等共计71项217台套设备的本地化制造供货。


施工本地化。根据华龙一号机组在巴基斯坦项目的建设经验,施工本地化范围主要涉及建安施工、劳务和建安材料采购等方面内容。


建安施工本地化。在华龙一号主合同工作范围划分阶段,中国中原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友好协商,将工业通用性比较强的部分厂房直接划分至巴方的工作范围,由巴方负责建造。


6


劳务本地化。在华龙一号海外项目劳务管理过程中,中国中原采取劳务分包本土化的方式,对于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建筑工种实行大范围劳务本地化,对于部分专业技能较强的工种,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务本地化,不仅为巴基斯坦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其专业技能水平。


材料供应本地化。在华龙一号海外项目建造过程中基本实现建筑材料本地化供应,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欧盟修订《含氟温室气体法律》在即,中压开关设备迎低碳新机遇
下一篇:国网浙江电力公布3月电力生产运行数据:1至3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1282亿千瓦时 增长9.7%

专家观点

热点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