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输变电工程建设全过程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夏周祺 钱艳园 刘垚 发布时间:2023-04-18 09:59 关键词: 绿电低碳 输变电工程
收藏

4月12日,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逸仙路东侧的220千伏仁德(逸仙)变电站内,施工人员正进行二次及通信自动化设备的最后调试,确保变电站信号畅通,各项控制系统功能完备。该变电站建设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迎峰度夏前投入使用。


在仁德变电站的设计阶段,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已秉持绿色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变电站融入中心城区环境的需求。“变电站建筑外立面设计呈现出海派石库门建筑风格。”上海经研院设计管理中心主任梁海生介绍。


在“双碳”目标下,传统的建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输变电工程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要求。上海经研院提倡把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变电站建设全过程,统筹考虑电气、线路、建筑、结构、水暖、环保等各环节,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为目标,为输变电工程设计更绿色的建造方案。


目前,上海经研院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更多输变电工程建造方案中。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部分地区,最终目标是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在该示范区内的朱家角镇,220千伏绿舟变电站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在变电站设计之初,上海经研院充分考虑朱家角镇日照条件相对充足的特点,决定安装一体化光伏屋顶,并提出将光伏屋顶与周边设施结合,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模式。据了解,由上海经研院设计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损耗高频软磁材料及兆伏安级高频变压器研制”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将在绿舟变电站东侧建设。


梁海生介绍:“绿舟变电站的光伏屋顶将与旁边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配合。白天屋顶光伏电站发出的电可为示范工程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供能。剩余的电可以储存在储能电池中,供晚上或者天气不好时使用。”两者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光伏发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电源和负荷的灵活接入和综合利用,缩短能源调控路径。


为了将绿色设计理念贯穿输变电工程建设全过程,上海经研院采取数字化设计方式。目前,由上海经研院主持设计的输变电工程均已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正向设计技术,设计全程实现三维数字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及能源消耗。工程投运后,还可在数字孪生系统中进一步构建孪生子站,通过精细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节省成本。


专家观点

热点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