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配电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为满足对新型配电系统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需求,亟待提升其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与故障精准定位,快速隔离密切相关,配网设备量大面广,运行方式灵活变化,运维环境又十分恶劣,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是配电设备智能化的关键装备之一。
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是基于一次本体设备、高精度传感器与二次终端设备深度融合设计的智能配电设备,实现配电线路运行状态的测量、计量、监测、控制、保护与信息交互等功能。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基本解决了一二次设备接口不匹配,兼容性差、现场运维繁琐复杂, 工作量大、不能实现接地故障 就地处置的问题。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提升了配电网故障就地处置、线损管理、精益化运维能力,推动了多能源综合应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多类型设备融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配电设备 [2019] 90号文《配电网设备标准化定制提升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标准化定制设备应用,……自2019年起逐步加大标准化定制设备应用比例,……2024年最终实现标准化定制设备(含一二次融合设备)在新增设备中应用比例超过90%。国网公司在今后的配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将大量采用一二次融合配电设备。南方电网公司在配电网的建设中也在广泛使用一二次融合的配电设备,以适应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及配电设备智能化的需求。
在近几年来,配电设备生产厂通过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的设计生产、试验检测和现场调试,设备质量得到了提升,并在产品的可靠性、测量精度、故障检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性能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应用案例。电网公司配电网运行部门在现场运行中也积累了大量的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的经验和对一二融合设备的质量提升的要求。
本次会议广邀智能配电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生产厂商,共同探讨配电一二次融合实用型技术、发展方向,技术要求和检测标准;分享配网运行成功案例经验、交流研讨优秀技术方案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专家介绍:
侯义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技术中心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IEEE高级会员;IEEE P2030.3 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标准工作组负责人;亚洲开发银行清洁能源基金中国项目特聘专家。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配电网的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电力部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发表和出版多篇论文和专著。参加多个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试点的规划设计和示范工程。主持制定了多个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运行和智能配电网的相关标准;目前正在主持智能电网国际标准IEEEP2030.3的制定工作;参与IEC 国际标准的制定;主持制定《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参与国家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的修订;正在主持和参与制定配电网技术导则、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及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