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220千伏闵冯二回74号杆塔附近开展了一场电力应急演练。演练中,国网湖北信通公司应急通信基干分队的队员们仅用15分钟便架设完成了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装备,成功建立起通信通道。通过无人机实时巡检的高空线路图像,清晰准确地传输到了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为电网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
国网湖北电力应急通信基干队队员在汉口江滩木滩线杆塔附近架设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装备 邱学晶/摄
国网基础设施面临自然灾害威胁
截至2023年底,湖北全省共有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66座,输电线路888条,总长度达34722公里。由于湖北地质结构复杂,且气候多变,电网基础设施常常面临雨雪、洪水、冰冻甚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特别是在黄冈、恩施、神农架等偏远山区,设备设施常常处于无公网信号覆盖的荒野,给应急抢修带来不小挑战。
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提升抢修效率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电力应急通信技术应运而生,旨在确保灾害发生时关键信息和指令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到抢修人员手中。传统的应急通信系统大多依赖地面蜂窝通信或卫星通信,但它们分别存在通信距离短、易受天气影响等缺点。
对此,国网湖北电力公司大力推进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成了一整套机动应急通信系统,包括卫星地面站、便携站和应急指挥车等多种设备。这套新系统不仅能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通信,还显著提升了传输速度和带宽,使应急抢修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应对极端环境的通信保障
这种新型通信技术能够应对各种极端环境需求,如深山、涉水区域以及高海拔地区。它无需依赖现有的通信网络,可以通过对电磁波的定向反射,获得更强大的覆盖能力。在湖北常见的冬春季雨雾天气中,通信距离从原先的2公里大幅提升至30公里,且在高速移动中依然能保持通信稳定。
国网湖北电力信通公司通信中心主任徐杰表示,凭借这项技术,抢修指挥系统的覆盖范围可以通过中转站延展至800公里,带宽也从传统卫星通信的4兆提升至200兆,通信时延则从秒级降低至毫秒级,大幅提升了抢修行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时刻的"通信告诉公路"
“这项技术就像为抢修工作开辟了一条‘通信高速公路’。”徐杰说道。通过它,应急救援行动中的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传递,为灾后恢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这套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抗洪抢险、抗冰保电等多项任务中,并将在未来更多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