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 2019年智能传感新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来源:EPTC 作者:EPTC 发布时间:2019-09-11 13:43
收藏

 

 

 

以“分享共赢 智联未来”为主题的2019年智能传感新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于2019年8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电力行业输配电技术协作网、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电力技术协作平台承办,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新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光华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传感领域的数百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分享智能传感最新技术动态和应用提升实践,进一步推动智能感知新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应用。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华东,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俞跃辉,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蔡义清出席本次论坛并先后致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所长蒲天骄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智能传感研究室主任仝杰等多位传感领域的知名专家应邀出席并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华东)

 

孙华东在致辞中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浪潮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石和重要支撑。国家电网公司审时度势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工业互联网的具体实践,其发展及应用不仅对工业互联网整体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也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在行业落地的典范。感知终端层是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首先要部署的层,通过感知链接万物,全面实现在能源互联网当中发输变配用、源网荷储人的状态感知、量值传递、环境监测、行为跟踪,以海量数据驱动业务融合、模式创新和客户服务的提升。当前部署的感知终端大多数是服务于电网自动控制,同时受业务壁垒及网络接入的限制,尚未达到泛在理念下的规模应用。在采集点上广度、深度仍然不足,采集频次也没有满足要求,在标准接入及先进感知技术当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俞跃辉)

 

俞跃辉在致辞中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能量系统和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复杂大系统,信息和通信技术是能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尤其是集成芯片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机遇。希望上海微系统所在信息功能材料、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能够助推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蔡义清)

 

蔡义清在致辞中表示传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前景十分广阔。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当前最紧迫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实施电网和用户的全面感知是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着力提升传感创新能力,加快电力传感器研究应用,全面提升电网运行服务质量,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智能电网向更高水平迈进,是加快实现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目标有效途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所长蒲天骄)

 

蒲天骄表示本次会议是继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论坛成功举办后,推动智能感知新技术在专业领域应用的又一次盛会,目的是交流研讨智能感知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共同探讨智能感知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努力推动智能感知技术与业务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应用。

 

8月29日上午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林做了主题为“MEMS传感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MEMS传感技术基本内涵、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传感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以及微系统所研制传感器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多个合理化建议,如“智能电网感知为先”、“充分分享传感器技术进步的成果”、“传感器大规模应用一定能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等。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智能传感研究室主任仝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智能传感研究室主任仝杰做了主题为“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框架”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阐述了能源互联网对全面感知的内在技术需求,分析制约泛在电力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可控、可信、可靠获取的技术瓶颈,提出先进传感、边缘计算、微源取能、安全连接、可靠防护智能感知技术框架,形成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应用布局与技术白皮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做了主题为“抗电磁干扰与低功耗传感技术在输变电中的应用”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芯片级传感设计和电力传感中的应用以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传感器方面的科研布局等。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汤晓君)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汤晓君做了主题为“气体在线监测抗干扰能力提升及应用实践”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气体分析应用背景,针对待测气体大多是多组分混合气体的问题提出了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分享了关键技术并展示了研究成果等。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主任工程师司文荣)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主任工程师司文荣做了主题为“局部放电光纤传感检测技术述评”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PD及可其检测物理量、PD光纤传感检测技术、PD复合一体化传感检测,解读了PD检测技术(标准),提到了生产研制状态传感器和检测装置、检测运维现场进行统一的规范的问题,最后以变压器为例说明了未来发展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和生)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和生做了主题为“传感器(网络)在铁路上的应用”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在铁路移动设施、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主持项目的研发成果,最后对传感器及网络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敏)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敏做了主题为“电力物联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表示物联网在近十年迎来了高速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860亿元,2018年突破15000亿,并介绍了低功耗局域接入网、电力多跳自组网通信、微功耗传感终端、微功耗传感终端、云平台等关键技术与产品。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梁子龙)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梁子龙做了主题为“青岛供电公司配电物联网边端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描述了国网青岛供电公司针对客户用电“痛点”、企业服务“盲点”等问题建成的全国首个“全物联网化”试点台区,构建起主动运维、主动抢修、主动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等九大场景化应用,为建设泛在物联、坚强智能的配电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品线首席架构师孔胜淼)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品线首席架构师孔胜淼做了主题为“5G+MEC与感知端融合组网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探索”的报告。他在专题报告中从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通信层面的业务需求出发,提出了5G+MEC的感知端融合组网解决方案,通过边缘多模接入、数据聚合、安全隔离等技术,实现低时延,降低多模海量终端接入复杂度,实现了数据聚合的高效传输,提升安全性。

 


上一篇:关于征求《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图元符号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意见的函
下一篇:关于征求《电力行业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等10项标准意见的函

专家观点

热点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