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
宏观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疫后修复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能源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能源利用结构更为清洁;我国人口开启负增长阶段,但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的托举作用长期存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碳排放双控、绿电消纳、油气体制改革等政策出台完善,着力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增长与替代;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CCUS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进入示范发展阶段,科技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适用场景分析
工业发展带来了CO2的大量排放,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现阶段技术成熟度较高且未来发展潜力大的碳捕集方法为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法以及深冷法等。对最常用的4种碳捕集方法的发展与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工业适用场景,尤其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大型碳捕集项目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吸收法与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以及膜法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快速推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助力碳的近零排放。
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
石化行业是重要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业,也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2021年中国仅石油基石化产品的碳排放就占全社会碳排放的4%左右。石化行业产品涉及燃料和材料两大领域,为社会提供从燃油、“三烯三苯”到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各种能源及化工产品。中国石化产品的人均消费仍然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石化行业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这意味着其低碳发展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整体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研究石化行业的碳达峰碳减排,提高加工效率,促使石化行业节约资源能源,促进行业高端化和低碳化发展,对行业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本报告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石化行业碳排放现状、预测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情况、分析碳达峰碳减排路径、评估主要路径碳减排潜力,制定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线图及计算减油效益,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报告的分析表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深度电气化、轻质原料替代、发展绿氢以及CCUS等各种路径,与基准情景相比,中国石化行业将有望更早实现碳达峰、更少排放二氧化碳、更少消费原油。为了促进这些路径的实现,需要在控制产能、制定标准、推广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氢能作为洁净能源利用是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各国积极制定氢能战略。?2022年,全球氢气产量约为9477.1万吨,其中天然气制氢5847.4万吨,占比约61.7%;煤制氢1762.7万吨,占比约18.6%;工业副产氢1686.9万吨,占比17.8%;由于技术成熟度不高以及尚未形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含CCUS技术的化石燃料制氢等清洁氢的产量较低,约为180.1万吨,占比1.9%。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达3526.2万吨,规模增长率较前两年有所降低,是由于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是中国当前最主要的氢气来源,但不使用CCUS技术下的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存在碳排放,化石能源制氢逐渐受到管控,从氢气产量来说,中国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清洁氢气的占比将逐渐提高。
天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 开展CCUS技术研发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4.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
先进低能耗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精制技术
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集团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华能集团CCUS技术研发团队开发了包括高性能商品化CO2捕集吸收剂、溶剂回收纯化技术、脱碳烟气预处理技术、CO2捕集工艺系统研发、核心设备设计、CO2捕集控制系统及电厂集成优化技术、CO2精制技术开发等一套完整的电厂烟气CO2捕集与精制技术,可提供CO2捕集工程设计、工程调试与运行、工程承包等服务,为CCUS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工程化建设方面,华能集团CCUS技术团队积极推动CO2捕集技术的成果示范、转化及产业应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功建造并运行了1000吨/年到12万吨/年规模的多座燃煤燃气CO2捕集示范装置,为我国CO2捕集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经验。
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利用CCUS技术减少碳排放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减排技术,对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至关重要。目前,该技术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但商业化项目数量和应用场景相对有限。随着捕集技术的成熟、能耗的降低、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产业化能力的增强,预计2030年后CCUS技术具备逐步推广应用的条件。
西南石油大学牵头成立CCUS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联盟
10月31日,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
CCUS新突破!中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
7月11日,随着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大功率机泵的启动,来自该企业煤制气装置的二氧化碳搭乘专属“地铁”,直达109千米外的胜利油田高青油区。这标志着中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中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
国家能源局:推动CCUS技术示范应用 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介绍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