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通”融合 ,“数”“智”赋能:打造山东智慧电力通信网创新实践
明确了国网山东电力通信网发展目标,即实现“全区域覆盖、全业务接入、全场景支撑”,报告分享了通过融合前沿通信技术,在通信传输网建强、配电通信网提升、通信数智化升级等方面工作成果。国网山东电力将继续以智慧电力通信网建设为出发点,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全员、全域、全速创新,全方位推动科技产业化,多途径“盘活”科技成果,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为打造新一代智慧电力通信网、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无线宽窄带融合组网应用赋能电力场景高效接入方案
报告针对偏远变电站公网盲区、移动业务接入困难等痛点,提出“安全可控、宽窄融合”的无线通信体系,创新构建了WAPI宽带与LoRa窄带协同组网模式。重点分享了山西500kV忻都站实践:通过26个室外与12个室内AP实现全站区信号覆盖,窄带汇聚节点分区部署精准适配高抗变压器、开关场等场景;采用三元认证架构与国密算法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同步搭建综合网管实现宽窄设备统一运维。 报告指出破解“移动业务泛在接入”与“海量物联终端经济覆盖”矛盾是数字化转型关键,该方案已支撑巡检机器人、环境传感等多类终端高效运行,未来将向抽蓄电站、地下管廊等场景延伸,构建电力无线智能生态。
电力营配融合多业务接入技术及深化应用
电网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信息系统处于智能电网的核心地位,是继电保护、安稳控制及调度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电力设备状态感知、调度指令准确下达对智能电网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电网运行效率。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分布式能源、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主动配电网、充电桩等智能化业务越来越多,电网设备数量呈爆炸式增加,海量的电力业务接入导致电力通信网的承载能力难以满足要求。近年来,电网公司加大了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了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光纤通信接入问题,但配电物联网的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始终面临数量大、类型多、业务复杂多样、成本高等难题,对通信实时性、可靠性、通信速率等提出严苛的要求,导致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成为电力系统智能化的短板之一,严重制约了各类电网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针对配电物联网的通信接入需求,本项目开展了面向配电物联网的物理层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MAC层融合的信道接入与主动路由、汇聚接入控制与网络资源汇聚优化等算法,研发了基于上述算法的电力多模融合通信芯片,研制了面向配电物联网的多业务融合终端,取得了集理论、技术和产品于一体的创新突破。 项目形成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篇,EI检索论文12篇,为配电物联网多模接入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应用范围涵盖四川、宁夏、辽宁等多个省份,取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首座可信WLAN通信新技术全业务接入示范站投运
4月4日,山东济南220千伏兴隆变电站保护压板在线监测业务调试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首座可信无线局域(WLAN)通信新技术全业务接入示范站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