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算力并网交易平台研究
本课题分析了当前算力交易平台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算力用户的需求,包括交易效率、交易模式、激励机制、资源调度机制、可监管、数据隐私安全以及行业标准等。针对以上需求,本课题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区块链、跨链技术、异构联盟链监管技术、数据访问控制、可信交易技术、隐私保护、智能合约、激励机制、资源调度、前沿密码学方法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区块链的算力交易技术;(2)算力交易激励与资源调度机制;(3)面向监管友好的算力交易数据隐私安全。研究目标是构建面向算力并网的高性能区块链算力交易平台,实现高效的算力交易方法、安全灵活的交易模式、多维度激励机制、合理的资源调度、可监管以及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方案。
南方区域统一电力交易平台信息披露功能模块上线运行
日,南方区域统一电力交易平台信息披露功能模块上线运行。南方区域统一电力交易平台信息披露功能模块建设,是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的通知》(国能发监管〔2024〕9号)要求,继及时推动印发《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V3.0)》之后,积极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试验田”的又一经验探索。
国内首个氢能交易平台启动
4月20日,中国氢能交易平台发布仪式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首个氢能交易平台,由美锦能源联合全领域金融软件服务供应商—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氢山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筹建。
免疫机制下的配电网安全防御系统构建
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智能电网的发展,使配电网成为支持需求侧响应、承载大量分布式电源与可平移负荷的重要平台。配电网供方主导、单源辐射状的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供需互动、源-网-荷-储多元协调的智能化新型配电系统逐步形成。 作为实践“电能替代”战略的终端环节,智能配电网以电力为纽带,以先进的互燃气系统、热力联网信息技术、储能及多种能源转换技术为基础,实现与交通系统、系统等领域的互联。 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配电信息物理系统逐步完善未来的智能配电网将发展为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智能化系统以“管住中间、放开两端”为主导思想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使配电网成为汇集发电聚合商、配网运营商、负荷聚合商等多利益经济体的交易平台。各利益主体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多方博弃,将深刻影响着未来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调度等谱多环节。
电力中长期交易平台功能规范
河南独立储能容量租赁市场正式运营
2月18日,河南独立储能容量租赁市场正式运营。当天,河南已并网投产的独立储能电站运营主体全部通过河南储能容量交易平台发布了租赁需求,并围绕具体交易事宜与新能源发电企业方面开展多轮次协商沟通,促进新能源电量有序消纳。
复杂特性电力市场建设及示范应用研究报告
本项目针对电力市场复杂的“源网荷”特性及特殊的市场结构,深入探究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电力市场交易体系设计、电力市场模式与机制、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与方法、一体化电力交易业务关键支撑流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开展了电力交易关键流程管理研究和示范平台建设,推动了云南电力市场积极健康发展,实现了电力市场交易、市场管理、电力经济的有机结合,为全国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示范。 项目分析了云南电力市场复杂的能源结构、电网结构、经济结构及特殊的电力市场结构,深入探究云南电力市场供需形势、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以及市场主体多样化交易需求等问题和挑战,找准云南电力市场建设切入点,做到有的放失,并充分考虑各种复杂及特殊情况的解决需求。首先开展电力市场交易体系研究,台在建设公平、开放、自由、透明的电力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开、规范、高效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满足市场主体的差异化交易需求,提供优质高效市场服务,提升市场运营效率和效益,激励和保障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分步实现功能完善、主体多维、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建设:其次研究电力市场模式与机制,研究设计符合复杂发、用电结构特性的市场模式,建立充分有效竞争的市场交易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市场交易机制尚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难题:根据市场规则分类理论,针对研究电力市场规则体系构成,研究电力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竞争规则、结算规则、监管规则等市场规则和复杂电力交易与结算方法体系,研究设计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为全国面上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探索经验;研究一体化电力交易业务关键支撑流程,促进电力交易业务提质增效,提升交易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体化电力交易业务支持平台,并集成项目研究成果,适应市场机制和交易规则变化,实现策划、交易、结算等电力交易业务全流程电子化覆盖,满足系统平台集群部署需求,解决高安全性和高并发问题,保障电力市场化交易安全、准确、可靠、高效。
数字化助力广东电力市场优质快速发展
在数字化助力下,广东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快速发展,打造了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交易平台,推动广东始终走在全国电改前列。截至2020年底,共支撑97家发电企业、778家大用户、25020家一般用户、484家售电公司进入市场,服务用户近4万,平台登录人次超2亿,实现电力市场全业务流程线上化,多年运行稳定无异常、交易结算结果无差错。有以下典型应用场景:1.经过多年平台运营和信息安全管理经验积累,结合5G技术,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平台从公网系统逐步转型成为专网系统,实现交易业务专业化、专网化,避免了核心业务暴露在互联网,达到“内防泄密、外防攻击”的安全管理目标。2.由于电力用电用户具有数量多、地理位置分散等特点,传统的网页系统已无法满足大量主体进入市场的业务需求。通过引入先进数字化工具,对接数字政府数据,用户只要使用移动端就能完成拍照上传,关键业务刷脸即办,提高效率同时保证业务真实性,适应了工商业用户全面放开进入电力市场的需求。
绿色能源交易平台云架构技术体系与应用
项目针对云南绿色能源交易市场规则复杂且快速演进、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的特点,基于云计算架构技术体系,设计并研发了可弹性扩展、高效、可靠的绿色能源交易平台,支撑了交易、结算、市场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开展,解决了灵活适应市场交易产品和规则变化的技术难题,避免了交易平台的重复开发,大幅缩短了平台开发周期,提高了市场效率。主要创新点如下: 动态组装的绿色能源交易算法引擎。提出了基于算法语义抽象模型的交易算法引擎技术,实现了算法以组件拼接、参数配置的方式快速开发,适应了绿色能源市场交易产品和交易规则复杂且快速演进的特点,缩短了算法开发周期,提高了算法适应性。基于绿色能源市场全景建模的数据平台。构建了绿色能源交易全景数据模型,研发了基于四元组统一语法标签定义的自适应数据服务族,解决了数据服务适应模型变化、超大数据集单次事务性归档等难点问题,为交易平台内、外部异构系统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服务体系。弹性扩展的绿色能源交易私有云计算平台。深度融合网络智能弹性虚拟交换、数据库多租户容器虚拟化、服务器完全虚拟化、应用容器虚拟化等多层级虚拟化技术,构建了弹性扩展的私有云计算平台,解决了 IT 基础资源建设成本高、交付效率低、利用率低等问题,计算资源利用率较传统虚拟化架构提高了 3 倍。基于轻量级服务技术的分布式软件架构。研发了面向绿色能源交易的分布式软件架构,解决了去总线架构下分布式服务注册、发现、安全调用等难点问题,实现了服务调用动态路由、负载均衡、智能容错等功能;设计了高内聚、低耦合的绿色能源交易轻量级服务体系。软件架构灵活支撑了上层交易应用功能的快速开发和局部在线迭代。绿色能源交易市场多层级全景态势感知技术体系。围绕电力供需及其相关因素,实现以“市场供需”为核心的第一层级态势感知;综合交易、结算、信用评价等信息,实现以“市场运营”为核心的第二层级态势感知。多层级全景态势感知能够为市场主体决策和市场规则完善提供支持。项目自 2016 年 1 月投入运行至 2018 年 12 月,支撑云南绿色能源市场化交易开展,覆盖6856 家市场主体,组织交易 2165 场次,成功交易 2332200 笔,成交绿色能源电力 2143 亿千瓦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