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2条 体系构建
成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233” 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发布日期:2021-09-09

当前,监管政策日趋严格、资本市场复杂多变是资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资金安全管理要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是资金工作承担的新任务。项目基于内部资本市场、产融结合、司库管理等理论方法,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理论框架,建立了公司资金管理外部对标分析和内部效率评估的模型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包含一套公司级集团账户、两个结算池(收款结算池、付款结算池)、融通三大市场(内部资金市场、境内资本市场、境外资本市场)、构筑三维立体安全防线(三个主体、三种工具、三类风险)的“1233”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新体系与之前的资金集约化管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资金管理理念和定位、思路和方法、技术和路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扩展和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理论内涵和典型实践,成功解决了复杂企业集团资金管控难题,全面提升了公司资金本质安全的保障能力,推动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各级财务与业务在更深层次进行双向融合,真正实现了资金存量“看得清”,流量“管得住”,风险“控的严”。 项目研究形成1份研究报告、1套案例库、5份配套实施方案、1份应用手册。 依托课题成果,共出台(部室)制度文 件 25 份、签报3 3 份,发表国网内参专报3 3 篇、软件著作权1 1 项、期刊论文5 5篇、公司专刊1 1 篇、国资委信息专刊1 1 篇,获得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重要批示。为深入落实研究成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资金管控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公司系统内进行“1233”新体系的全面部署和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项目累计效益超过百亿。截至2019年5月,内部融资规模提高至3667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一倍多,有效减少了外部融资需求。2018年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支出4213亿元情况下,实现年末带息负债余额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资产负债率达到56.6%,低于央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年度内部封闭结算规模超过6万亿,实现结算零差错;中国电财日均备付率约15%,远低于行业水平40%左右的水平。 研究成果在央企中进行了宣传推广,在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资金管理现场会、央企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公司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专题发言,管理经验在国资委专刊印发。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局局长邬红兵,人民银行、中电联、社科院、中国投资协会、财政部财科所等验收专家对课题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在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
1863次浏览
成果

国家电投“和文化”体系构建与落地实践

发布日期:2021-06-17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核能和电力企业改革重组的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近三年努力,平稳顺利完成了产业融合、管理融合、发展融合、文化融合,实现了1+1>2的改革重组效果。在国资委对第一批重组中央企业专项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三年来,国家电投已经蜕变,背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强大的文化做指引和后盾。 2015年7月15日,肩负党中央厚望的国家电投正式挂牌成立。揭牌之际,“绿动未来”企业标识隆重发布,国家电投党组以这一方式将企业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5年11月,“和文化”理念体系正式发布。及时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迅速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办法,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形成企业文化上下贯通、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近三年来,先后发布“和文化”理念体系中文版和国际版,制定领导力素质标准和员工行为准则,编印《和文化》手册,启动奋斗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环境文化等多个专项文化建设步伐,构架形成承继文化传统、彰显时代特色、具备国际视野的国家电投企业文化体系。

1301次浏览
PPT

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缆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发布日期:2019-05-06

适应新时代卓越城市对电缆运维的要求,建成高压电缆精益化管理综合平台,推进泛在物联网建设,完善以卓越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电缆管控能力,建设国际一流高压电缆精益管理示范城市。 弘扬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强化标准规范执行力度,把严细实的理念贯穿到业务开展全环节、制度执行全过程,强化首台首套、施工工艺等关键环节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管控信息化。

关键词:
876次浏览
行业要闻

负荷互动平台上线运行,聚合负荷资源,对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发布日期:2023-06-25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中国电科院发挥资源聚合和科研专业优势,共同打造负荷互动平台,聚合各类市场主体负荷资源,对接各省级电力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提供资源支撑,实现“云平台广泛接入、设备级精准调控、数智化柔性互动、全场景多元服务”,主动服务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助推“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以数字化手段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782次浏览
论文

虚拟电厂标准化现状与需求分析

发布日期:2024-08-16

虚拟电厂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典型实践。针对当前虚拟电厂适用技术标准较少、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对虚拟电厂相关标准进行收集、梳理,从基础通用、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支撑技术和能效评估等方面分析了虚拟电厂各环节的标准化现状,依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方法,结合引导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虚拟电厂标准体系构建原则,设计了涵盖15个子类、52个标准系列的体系架构,并基于未来需求分析提出了重点布局建议,为虚拟电厂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570次浏览
PPT

带电检测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化培训体系构建

发布日期:2018-12-05

介绍了为什么要开展带电检测、如何开展万人计划培训、带电检测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化培训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思考和近期工作计划。

关键词:
568次浏览
报告

数字生态指数(2023版)

发布日期:2023-10-20

数字生态为我们研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等关键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更新数字生态指数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对国内各省份与城市和国际重要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格局进行多层次、整体性研判,为中国对内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对外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定位提供智库服务。中国数字生态指数结果表明,省级四型联动的数字生态发展格局保持稳定,且5个省份实现梯队跃迁,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前三十城市排名变化较大,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从区域一体化角度看,东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头部,中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中坚,西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后方,东北地区为数字生态末梢。从五大城市群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第一梯队城市引领下形成区域内部自循环的数字生态高地,而成渝和中三角仍缺少领头城市而未成生态。中三角呈现“两强一辅”数字生态格局,强省会带动都市圈崛起成势,未来提升数字能力、打造战略城市、加速数字融通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国际数字生态指数测算的对象国家范围有所扩大,数据源数量也有增加。研究发现,中国的国际数字生态指数得分已赶超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美在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上全面领先其他国家,两国在数字领域的“两极”博弈格局愈加清晰。今年的报告中对南亚和东南亚的数字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门分析,发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呈现“基础迥异,能力普遍偏弱,应用发展差异较大”的总体特征。其中,新加坡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数据开放水平和在线创新能力,印度凭借其能源及基础设施优势,在两亚数字化发展中处优势地位。数字生态视角引领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设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总体构架和总体布局方案,要以数字生态理论为基础,数据生命周期为分析框架,数据要素多重属性为事实,“构架安全、布局灵活联动有效、绿色持续”为原则,可以贯穿指导数据要素总量测算、数据要素权属结构性分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培育、可信可控可计量流通交易以及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等重大政策层面。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应与目前我国各省市数字生态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深度匹配,处于数字生态不同梯队的地区应当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国际方面,中国与美国在国际数字化发展领域的“两极”竞争格局更加清晰,而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数字生态空间拓展至关重要。

548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湖北电力以创新驱动企业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电力科技领域创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3-09-01

8月28日,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专家曹侃、宿磊在湖北省新型电力系统及农村能源体系构建技术实验室开展实时数据仿真测试。该实验室搭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试验平台等,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打造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

536次浏览
PPT

数字化赋能城市电网电缆通道全域管理

发布日期:2023-12-06

电缆通道是构成城市电力网络的必不可少载体,经过多年摸索,在已有的沉降监测、防水、防火监控和视屏监控基础上,以500kV 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为代表的监控体系构建起更为多元、更为可靠的电缆通道监控保障体系。以通道可视化子系统、智能井盖子系统为代表的电缆配网在线监测系统更是在更广泛层面上确保城市电网的可靠安全运行。

512次浏览
成果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体系构建研究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1-10-21

燃料成本占煤电企业总成本的70%左右,是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煤价对煤电企业经营效益影响最为关键。国内现有的煤炭价格指数多反映产地或交易环节价格趋势,在指数设计规范、数据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基本全部反映卖方和贸易商心理价格;煤电企业缺乏有行业影响力的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市场话语权偏弱甚至丧失,给发电企业燃料采购和成本控制造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为真实反映电煤市场价格水平及趋势,2017年,应国家发改委领导要求,及各发电集团强烈呼吁,中电联牵头组织国内主要发电集团,组织开展了电煤采购价格指数体系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本课题在对国内外现行煤炭价格指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电煤采购特点,聚焦管理创新和应用实际,研究形成了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四个方案”,构建指数“三个体系”,实现了“一个目标”。“四个方案”即形成了CECI沿海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进口指数、曹妃甸指数四个指数的编制方案。“三个体系”及覆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反映历史价格和价格预期两种维度、具有周指数和日指数两种表现方式的指数体系,CECI指数编制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CECI指数编制办公室“三组一办”的指数建设管理体系,电厂数据报送人、集团数据审核人、CECI指数编制办数据编制人三级指数样本采样和审核体系。“一个目标”是CECI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实现管理创新的价值目标。 本课题创建的CECI指数是国内外首个反映电煤发电侧价格的指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完善了国内煤炭价格指数构成。 本课题聚焦下水煤,以CECI沿海指数为核心,建立了包含采购经理人、进口指数和曹妃甸指数的覆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反映历史价格和价格预期两种维度、具有周指数和日指数两种表现方式的指数体系。形成的CECI指数体系完备,代表性强,参考意义大。 该课题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克服其他指数多包含询盘、报盘等尚未成交的单方报价信息的弊端,坚持基于电力企业真实成交的大数据样本,并在国内首次完全采用交易量数据构建量、价结合的指数计算模型,更科学编制CECI指数,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反映市场价格整体水平,减少人为干扰操作空间。 该研究成果每周(日)定期发布,已经在政府、行业、企业各层面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CECI指数连续3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年度电煤长协定价体系;神华、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将CECI指数作为月度合同价格参考;发电企业也将CECI指数作为内部结算或招标采购的价格依据,以及市场跟踪、燃料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484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国网智研院总工 贺之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倒逼电网技术加快升级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4

赵伟 褚温家 张晶:以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7

河南新型储能政策:调峰0.3元/度,租赁200元/度·年,用户侧有奖励!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