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电力:数字赋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国网江苏电力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基于PMS3.0架构,打造了资产管理数据底座,完成了PMS3.0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应用部署推广,支撑业务协同向数据协同、设备管理向资产管理、评价驱动向策略驱动的“三个转变”。
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与应用
结合电力安全工器具作用、特点介绍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背景,重点针对全流程管理体系、智能安全工器具进行干货分享。他讲到,全流程管理是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平台,贯穿安全工器具从计划、购置、试验、使用、报废等整个流程;以RFID、二维码标签作为身份标识,实时跟踪并可追溯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出入库、使用状态等情况,确保各类安全工器具的“安全可靠、合格有效”,同时介绍了智能接地线、智能安全帽等智能安全工具的特征与应用。
「新书推荐」以缺陷图集为切入点,健全中压电缆全寿命周期管理
电力设备的更新升级对中压电缆运维检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电力电缆从业人员的设备管理水平,减少中压电缆故障发生率,保障中压电缆通道的健康状态,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组织行业内优秀专家,编写《中压电缆全寿命周期典型缺陷图集》一书,旨在促进中压电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快速提升和行业标准化的发展。
基于参比电极的析锂电池安全充电控制
电池系统是支撑下一代新型电网的关键,然而不合理的充放电策略会使电池发生析锂副反应,导致电池充放电性能大幅减弱。因此,文中针对三元锂离子电池,基于参比电极揭示了析锂后电池的充电性能变化情况,并对其安全充电电流进行控制。首先,设计不同温度下的充放电循环实验,得到低温循环与高温循环后的电池;其次,通过植入参比电极标定安全充电曲线对比电池的负极电位,发现高温循环后的电池发生了析锂,且平均充电电流相比新电池降低了61.7%;最后,对析锂后的电池建立安全充电荷电状态-温度-电流等高线图,对比新电池等高线图后发现,200 A以上的充电电流区域减少了69.84%。文中提供了一个析锂后电池充电性能衰减的量化指标,需要在实际的锂离子电池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予以考虑。
永磁真空有载调容调压分接开关
一、技术(产品)总体描述; 本开关是10kV三相油浸式有载自动调容调压变压器构成元件,用以实现变压器自动调容、自动调压、配电监测及无线“四遥”功能。 产品技术行业领先,市场占有率超过80%。 二、主要功能及优势分析; 自动调压:解决了配电网用户普遍存在的电压合格率低问题。 自动调容:解决了配电台区“大马拉小车”空载损耗大的问题。 真空灭弧:不污染油质,全寿命周期免维护。 永磁机构:可靠长寿命,达到与变压器同寿命。 无线“四遥”:WIFI、GSM、GPRS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配电网台区的自动化控制。 三、技术性能指标; 最大容量630kVA;电气寿命5万次;机械寿命10万次。 四、应用领域 采用本开关生产的10kV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广泛适用于平均负载率偏低或电压波动较大的10kV配电台区,可有效提高电压合格率,降低运行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用电管理水平。
高风电渗透率下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调峰优化控制策略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解决高风电渗透率系统建设带来的调峰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 方法 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兼顾技术及经济性的锌溴液流电池(zinc-bromine flow battery,ZBB)储能的调峰优化控制方法。根据实际电池装置,对ZBB储能进行结构解析及数学模型构建。考虑调峰技术性效果,以调峰后的负荷曲线标准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考虑调峰效果的储能双向寻优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依据电网分时(time of use,TOU)电价政策,以技术性及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TOU电价机制的储能调峰经济模型,得出储能优化功率时序结果。最后,以东北某地区负荷及风电数据为例,对比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结果 所提策略相较于原负荷,在日均负荷峰谷差、峰谷差率指标上分别降低了35.973%和34.205%,在调峰经济性优化方面提高了5.582%,且合并缓解了电网弃风消纳问题。 结论 所提策略在达到一定调峰效果的同时,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仍保持较好的调峰经济性。
电网企业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特高压换流站设备智慧管理
本案例开创性的将视频融合技术与特高压换流站运维检修进行结合,以数字孪生三维模型为载体,统筹规划实现古泉站远程智能虚拟巡检。同时,采用类脑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视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引擎,实现变电设备状态识别、设备缺陷识别、作业行为识别等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服务。通过以多维全息感知、远程智能巡检转变设备状态获取方式,以多源数据融合和类脑算法转变设备状态管控方式,以三维数字孪生转变人与设备交互方式,实现运检模式从“传统人工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依托站端信息中枢,实现对运检业务的全流程在线管控。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指挥决策科学精准和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