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多功能漏电保护器检测仪
漏电保护器是-种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电气防护装置,在农村配电网应用普遍。以往,漏电保护器仅采取入网前1%的抽检,投运后日常运行工况缺乏监控,且设备老化及使用不当时有发生,导致大量安全隐患。随着台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供电企业对管理精益化,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漏电保护器的全检及纳入终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根据GB 13955- -2005 要求,应定期对运行中的漏电保护器进行动作特性试验,但目前对于运行中的漏电保护器普遍采取每月试跳进行试验,采用试跳笔试跳无法检测出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不能准确判断漏电保护器的好坏,为提升检测准确率与效率,针对 现场检测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电力技术技能开发创新工作室研发了便携式多功能漏电保护器检测仪。
基于业务流程全景管控的“两网”改造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为有效防控城市、农村配电网建设工程(2015至2017年国家垫付资金集中进行整治,统称“两网”改造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廉洁、法律、安全等风险,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丽水供电公司为试点,开展了《基于业务流程全景管控的“两网”改造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实践。课题于2017年底验收并投入应用,两年多来为电网企业基层配电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管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类似工程实现全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本。该课题获得了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一、形成了风险防控模型。首次系统性地全面梳理了“两网”改造工程(即配电网建设工程)业务的全流程,建立了基于全业务的风险识别系统、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分析系统、基于全过程的风险防控系统,公司配网建设整体管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建成了信息应用平台。将风险等级评估规则、廉洁风险案例等整合纳入信息系统数据库,研发与信息系统交互使用的APP应用模式,形成强有力的风险管控支持平台,手机端良好的人机互动体验,大大提升了风险监察的效率和质量,为公司“互联网+智慧监督”体系的建设实施提供了思路和模型。 三、建全了配网管理架构。项目以地市公司的治理架构为基础,风险的管理由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组成,打通业务管理壁垒,构建上下贯通的防控体系,为配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保障。 四、降低了工程廉洁风险。通过全过程管控、全信息交流、全数据分析管控,全盘掌控工程进度及物资、资金情况,督促物资回收,规范校验工程量,科学合理结算,有效地避免了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量、套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保障了企业的合法利益。 五、提升了队伍业务素质。实现全景图展示、全过程案例实操、远程式督查指导,同步手机端功能,便于各级人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基层配网管理及供电所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项目实施以来,全省系统共开展配电网工程专项督查306次,检查项目1568个次,累计查找问题2500余项,处罚问责48人次,回经济损失1184.63万元,配网风险发生率由3.59%降至了1.903%。补充完善风险防范措施46条,涉及61个工程节点,共修订配网管理规章制度80余项,形成44个资料标准模板,配网制度体系得到完善。2019年完成配电网单体工程9062个,同比增加27%,配网单体工程建设周期较2017年的12个月缩短至6个月,效率提升了50%。配网固定资产增资141.8亿元,同比增长32.5%;供电可靠性指标从99.8678%提升到了99.9373%;2019年度累计减少了停电次数10.59万次,实现“不停电、少停电”。
含蓄热式电采暖接入的配网承载能力评估模型
针对现有配网结构下蓄热式电采暖接入规模的评估问题,提出了1种含蓄热式电采暖接入的配网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分析热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蓄热式电采暖运行特性,建立蓄热式电采暖系统模型;同时,建立配网可利用低谷电量模型;然后,以供热面积最大为目标,结合配网低谷电量约束与机会约束条件,构建含蓄热式电采暖的配网承载能力评估模型;最后将评估模型应用在河北省某农村配电网中,对比不同评估模型、机会约束置信度以及接入点对配网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模型可有效增大配网可承载的供热面积,提高配网资源利用率,实现当前配网结构下蓄热式电采暖接入规模的合理评估。
基于配用电信息集成的供电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属于智能配电网技术领域。 本项目以南宁供电局为示范,以供电可靠性提升技术体系研究为基础,围绕基于配用电信息集成的供电可靠性提升技术与应用开展了 5 项关键技术研究:(1)研究基于配用电信息集成的供电可靠性提升体系架构,包括供电可靠性的指标体系和提升措施分析方法;(2)研究支持供电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可观性增强技术,包括配用电信息集成技术,以及配电网设备和系统层实时态势感知方法,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用户停电事件分析方法;(3)研究支持供电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可控性增强技术,包括配电网故障自愈提升技术和计及智能柔性开关接入的配电网灵活运行控制技术;(4)研究支持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通信技术,包括适用于城镇和农村配电网的可靠安全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配电通信技术检测验证平台建设;(5)研究供电可靠性提升精细化管理技术,包括基于配用电信息集成的电网一体化辅助规划技术和综合停电计划优化技术。 本项目研究攻克了配用电多源信息集成与共享、基于无线公网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安全可靠处理等技术难题,提出了西部城市供电可靠性提升针对性措施,解决了西部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步五维“全过程配电网规划管理体系探索与研究
国网通辽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精益化规划、差异化规划、智慧化提升理念,紧紧围绕提升配电网投资精准性、最大化投资效能目标,统一电网规划建设思路,探索与研究了“五步五维”全过程配电网规划管理体系,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幅提高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推动电网在形态、技术、功能上全面升级,构建能源互联网坚强网架。 “五步五维”是基于“电网诊断-负荷预测-目标网架-建设立项-项目后评价”的五步规划工作法,和基于“供电能力、网架结构、供电质量、设备水平、智能化水平”的五维电网诊断法一同组成的的全过程配电网规划管理体系,即通过确立统一规划分析方法,合理制定管控模板,准确定位电网发展运行的薄弱环节,强化配电网规划的全过程精准管控,实现高效率科学决策。体系实施中着重问题导向分析,严格把控重点工程立项,促进合理制定年度电网投资计划,推进城市、城镇、农村配电网差异化建设,切实提高电网投资的合理性和精准性。项目总结提炼了电力电量预测公式表,建立了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管理体系、项目预可研审核机制、项目后评价机制、规划成效分析机制,从“电网诊断-负荷预测-目标网架-建设立项-项目后评价”全流程发挥电网规划的统筹与引领作用。 基于本项目的“地区电网发展不平衡”管理提升项目被列为通辽公司2020年“止痛治盲、清堵去难”管理提升项目清单一级项目,依托本项目编制的专题论文《以科学规划引领为中心的“四步四维”电网规划分析法创新和实践》被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评审委员会评为2019年度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三等奖论文,并在《中国电力管理创新实践(2019年)》论文集发表。本项目全面实施后,电网规划深度、细度和可实施性不断增强,推动核心业务降本增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1年中国智能配电网行业现状分析,新一代的智能配电网将实现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高度融合
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根据电压等级来划分,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kV-110kV)、中压配电网(6kV-10kV)和低压配电网(220/380V)。按照供电区的功能来划分,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根据配电线路的不同,可以分为架空配电网、电缆配电网和架空电缆混合配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