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伏雪花型配电网关键技术、应用与运维实践
天津公司根据10千伏网架结构基础,在现状标准单环网、双环网网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雪花网”网络架构,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相关专家一致认可。自2022年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建设,并同步开展配电自动化终端及主站策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低压柔性互联等装置应用,具备线路动态重构和故障快速自愈功能,实现了电网安全升级、绿色升级、智慧升级和服务升级。下一步,天津公司将以“雪花网”为引领,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配电网,提高配电网运营质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助力天津智慧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启动实施“强省会”战略十大重点工程 依托特高压工程构建500千伏“立体双环网
湖南省委19日召开实施“强省会”战略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会,启动制造强市、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开放融通、交通枢纽、能源提升、绿色低碳、精美城乡、文旅名城、全龄友好等十大重点工程。
安徽电网投运首个自愈型双环网配电线路
8月1日18时01分,合肥市滨湖新区20千伏福州路开闭所02开关因用户故障动作跳闸,合肥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迅速隔离故障,将非故障区域的上级电源转移至220千伏锦绣变09开关,37秒内成功恢复用户供电。这是安徽电网首个馈线自动化自愈型双环网配电线路投运以来的首次成功实用案例。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方案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中国未来面临着大规模能源“西电东送”的电力传输需求,需要规划与之相适应的输电模式。依据2030年后西部能源的开发规模,确定各类型电源的装机规模和地理分布,提出远期西部送端直流输电网和中东部受端超/特高压交流电网相融合的“西电东送”主干输电网结构及路线图。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团块状、网格状和双环网3种基于VSC-HVDC柔性输电技术的直流组网模式,以实现西部多类型电源的互补互济,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分析了3种直流组网模式下主要一次设备的应用数量,计算了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从设备应用数量和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对3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确定了优选方案。参考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对优选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全球首套轻量化中压柔性互联装置在宁波并网投运
日前,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套轻量化中压柔性互联装置在浙江宁波并网投运。该项目与当地6月底建成的八端分散式低压柔性直流互联装置共同构建成了中低压柔性互联系统,实现了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产业园与居民区之间“无时差”互济转供、互为保障,在数字化配电网建设中实现创新突破。这套轻量化中压柔性互联装置建设在联接宁波北仑110千伏永丰变电站与110千伏徐洋变电站的10千伏标准双环网上,在两条配电线路之间搭建起一座互联互通的桥梁,让两条线路电能“自管理、自调节、自平衡”。
天津电网500千伏双环网合环运行,显著提升受电能力,实现电力再分配和灵活互济
6月12日,天津500千伏板桥—滨海线路工程投产送电,标志着天津电网实现500千伏双环网合环运行。天津500千伏双环网合环后,可承担“北电南送”“西电东送”潮流转移重任,进一步优化天津电网结构,推动京津冀电网协同发展。
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2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开发布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优化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围绕负荷中心、新能源开发重点地区、新增电力外送通道起点,构建清晰合理的主网架结构。完善750千伏电网,形成“三纵-双环网-两延伸”主网架结构,增强陕北向关中、陕南送电能力。
总投资21.5亿元 宁夏青山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日前总投资21.5亿元的宁夏青山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优化宁夏750千伏双环网网架结构。工程新建750千伏变电站一座,线路85公里,新增主变容量420万千伏安。
宁夏青山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
日前,宁夏第10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青山输变电正式投运。该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宁夏750千伏电网“双环网”骨干网架,使银东、灵绍两条直流外送通道运行更加稳固,极大提升了宁夏作为“西电东送”重要送端的保供能力。
冀北张家口供电公司:配电网建设以“智”提质 支撑冬奥之城加速转型
近年来,冀北张家口供电公司积极推进配电网数字化转型。2022年,作为北京冬奥会主办地之一,张家口市崇礼区构建了“双花瓣+双环网”供电网架结构,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为张家口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