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态势必发生诸多改变,从单向到双向,从集中到分布,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等等,这些新的改变也汇聚成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电科院计量研究所实现计量箱运行数据精准采集
10月8日,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计量设备巡抄的员工结合巡检任务开展计量箱数字化建档工作。员工应用随身携带的作业终端,为台区内182个计量箱建立了运行档案。国网北京电力作为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计量箱数字化建档工作试点单位,从5月开始推广使用数字化建档工具。
配电物联网边端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强化电网企业内部精益化管理,提升客户优质互动服务能力。配电网是连接电网与最广大电力客户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建立具备广泛感知能力、监测分析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的配电物联网,具有深刻的现实需求和经济价值。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立足于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需求,从客户用电“痛点”、企业服务“盲点”切入,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物联网化”试点台区。台区紧密围绕“云-管-边-端”配电物联网技术路线,以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融入低压智能开关、智能微断、红外成像、局放、温湿度监测等多种类端设备,实现了台区运行“全透明化”控制、运维工作“全智能化”管理、客户需求“全主动化”服务,构建起主动运维、主动抢修、主动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等九大场景化应用,为建设泛在物联、坚强智能的配电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低压配网透明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国网山东电力遵循国网公司“云管边端”配电物联网技术路线,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为核心,自主研发“一主多从”形式的低压出线监测单元,通过低压出线监测单元、低压智能断路器,监测低压出线柜、电缆分支箱等设备的电流、电压、谐波、功率因数、停电事件等数据,实现配变到用户电表的低压配电线路监测。基于低压配网透明化,重点打造三相不平衡治理、低压故障研判和主动抢修等8项应用场景,低压配网实现“两升两降”(电压合格率提升、供电可靠性提升;万户投诉率下降、万户报修率下降),有效支撑配电能源互联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