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态势必发生诸多改变,从单向到双向,从集中到分布,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等等,这些新的改变也汇聚成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愿景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来,关于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变革和挑战被广泛研究和深刻认知。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电源侧新能源将成为电量的主要提供者,电网侧从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向微电网、柔直电网等多元形态并存转变,负荷侧由单一用电向发用电一体转变,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为加快推进“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化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电力业务的融合发展,促进电力行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助力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以“数字技术创新融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主题,定于2023年6-8月在杭州市和宁波市举办 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
新型电力系统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能源转型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低碳、开放互动为目标不断建设,同时监测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结构更加复杂,为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数据特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据融合需求;接着,介绍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模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层级,分析关键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输配协同、源网荷储协同、虚拟电厂、多元负荷、电碳市场交易5个典型场景,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数据需求、数据来源、融合目标、常见方法及研究难点进行归纳;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公布(附文件下载)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对外公布。根据《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有序实现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能源领域的重要使命。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就是以“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核心思想和综合化的发展理念、智能化的发展手段、准中心化的发展模式,保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构建,推动我国能源系统清洁化转型的同时兼顾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最终实现全社会、全产业链的经济脱碳与安全脱碳。
“配电一二次融合”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配电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为满足对新型配电系统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需求,亟待提升其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与故障精准定位,快速隔离密切相关,配网设备量大面广,运行方式灵活变化,运维环境又十分恶劣,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是配电设备智能化的关键装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