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与应用
结合电力安全工器具作用、特点介绍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背景,重点针对全流程管理体系、智能安全工器具进行干货分享。他讲到,全流程管理是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平台,贯穿安全工器具从计划、购置、试验、使用、报废等整个流程;以RFID、二维码标签作为身份标识,实时跟踪并可追溯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出入库、使用状态等情况,确保各类安全工器具的“安全可靠、合格有效”,同时介绍了智能接地线、智能安全帽等智能安全工具的特征与应用。
智能安全帽技术条件
基于改进DETR的电力作业现场安全行为识别方法
针对电力作业现场采集的图像样本少,且正负样本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改进检测变压器(detection transformer,DETR)的电力作业现场安全行为识别方法。一方面,通过多次预训练的方式提高DETR模型的泛化性能;另一方面,在DETR模型中融入Adapter模块,利用少量样本进行微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安全帽佩戴识别、短袖短裤识别、安全带佩戴识别场景中实现了较高的检测精度。在使用100张样本训练的条件下,平均精度为0.81,比现阶段先进的目标检测模型YOLOv5和Faster R-CNN分别高0.02和0.03;在使用300张训练样本的条件下,平均精度为0.84,比YOLOv5和Faster R-CNN分别高0.01和0.03,基于改进的DETR方法实现了端到端的训练,通过Adapter微调能够实现其他任务场景的快速迁移。
数字化赋能的电力施工建设安全管控技术及装备研讨
平面数字化防控技术:以智能监测设备(固定监控、布控球、智慧安全帽、机器人等)为基础,采集施工作业过程的平面影像,结合视觉感知与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实时预警,从而提升电力施工安全管控能力,有效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率。
电力用安全帽动态性能测试装置
电力作业现场移动视频安全帽
电力现场生产作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作业现场点多、面广,高空作业、带电作业、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作业任务量大、繁重等特点。因此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人为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旦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失安全事故。 早期的现场安全管控工作仅仅依靠文件要求、文字反馈、现场检查、暗访等手段来有效地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但对于电力施工“点多、面广、周期不定”的特点,却不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耗费大批人力、物力、财力。 为了实现电力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公司研发了“电力作业现场移动视频视安全帽”管控系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形成了泛电力物联网一智能AR可穿戴眼镜与红外感应安全帽通过远程信息化手段,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提供一个实现电力作业现场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多维的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实现全员(地市公司、县级公司、管理部门、生产班组)、全过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专业(变电检修、输电检修、配用电运检、变电运行、电网调度、电能计量等)、多维(电网、设备、作业特点、作业环境、人员因素、现场风险源等)的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及时发现现场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实现对生产风险的“事前监测、事中监控和事后监察,使生产管控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真正将风险管控融合到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为国家电网公司《安规》贯彻找到切实的落脚点。
国网福建电力应用智能机器人加强安全管控
5日上午,福建厦门110千伏桂园输变电工程在建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开展配电装置楼钢结构吊装作业。在作业现场,一台反违章智能机器人360度不停旋转,紧盯现场人员的一举一动,确保现场作业安全。“发现未戴安全帽!发现未戴安全帽……”当天12时,一名施工人员由于天气炎热,在施工区域内违规摘下安全帽,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发现后,第一时间发出语音警报,重复提醒作业人员出现违章行为直至其改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