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机械震动除冰装置使用技术导则
特高压线路大吨位机械丝杠的设计及实用化研究
特高压线路大吨位机械丝杠的设计及实用化研究,重点是基于±500kV直流线路、±8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单片绝缘子、直线塔单片绝缘子、导地线张力更换方法及配套工具方面展开的技术研究。主要是利用涡轮蜗杆传动的方式,研发大吨位、大张力承载张紧装置,将传统丝杆的操作方向从水平改变成竖直,进行了结构设计优化,实现了“小转动、大马力”的力学组合,改变常规机械丝杠单向传动或齿轮滚动摩擦螺纹实现传动状态的局限性;与液压传动装置相比较,稳定性高,实现自锁,解决液压传动装置夹紧力保持性差、在强电场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泄压不平稳而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的关键技术要点。
导地线断股带电检修“无人机+装置”——电力智能巡检技术应用案例系列研讨活动(第一期)成功举办
推进电力智能巡检与检修成熟技术深化应用与再创新 研讨电力智能巡检与检修技术应用标准化发展趋势 推动新技术应用方、创新方、标准化管理方的多方联动
浙江特高压通道可视化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
介绍浙江电网作为国网公司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的试点工程,2016年浙江实现省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全覆盖、实时监测、在线分析,当前设备在线率稳定持续在90%以上。输电通道可视化智能巡线模块于2019年11月25日运行上线,开启了通道外破识别、通道环境识别和导地线损伤识别三类识别算法。指出可视化技术存在通信可靠性差、装置可靠性差、数据融合度低、智能化程度低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全采集、畅通道、能分析”工作思路,构建设备管理全景化、运行状态透明化、诊断决策智能化、设备检修高效化的输电线路物联网。
光明电力大模型在图像缺陷识别中的应用与挑战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中小目标识别难、缺陷形态多变、误检率高等痛点,提出"多模态融合+大小模型协同"的技术路径,构建基于千亿级电力专业大模型的智能识别体系。三大突破:通过构建8万余张高质量标注样本库,训练出14类缺陷识别,准确率达86%的细分场景多模态模型;"大模型任务调度+小模型精准定位"协同机制,实现导地线松股等危急缺陷的精准定级与描述生成;完成国产昇思框架与寒武纪等芯片适配,在25省部署中验证模型泛化能力。报告强调破解"视觉理解与专家认知差距"是提升实用化水平的关键根源,该技术将巡检效率提升显著,建议深化审图智能体研发以模拟人类专家决策逻辑,并探索类脑计算在多源数据融合中的应用,推动输电运维向"全场景认知+自主推理"转型。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微风振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