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利用分布式光伏、储能技术等 构建新型建筑电力系统
近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湖南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规划中提出,开展电网友好型建筑建设示范,推广建筑直流供电规划和设计,逐步丰富直流设备产业链生态,利用分布式光伏、储能技术等,提高建筑用能柔性,构建湖南省以“直流建筑+分布式蓄电+太阳能光伏+智能充电桩”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
电动汽车集中充换电设施规划和优化运行研究综述
分布式充换电设施因充电功率小、调度关系复杂、空间集约程度低等难题,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补能需求,因此具有统一调度主体、调度关系清晰、具备集中通信与管控能力的集中充换电设施(centralized EV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ping facilities, CCSF)成为构建充换电网络的关键。首先对CCSF的发展背景及典型适用场景进行介绍,总结梳理了典型EV负荷需求模拟方法,并对典型CCSF研究现状、结构组成和数学模型进行论述。然后从CCSF独立规划、计及CCSF的电网协同规划及电网与交通网协同规划三个维度分析CCSF规划研究现状。其次从有序充电策略、智能充电路径引导、计及CCSF的电网协同调度等方面总结CCSF的优化运行研究现状。最后结合CCSF研究瓶颈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综上CCSF可满足EV快速补能需求,具有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电网承载能力、实现充电负荷有序管理、降低个体差异性影响、提升运行效率和促进系统低碳转型的优势。
国内首批5G智能充电桩在深投运
近日,由深圳供电局和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内首批5G智能充电桩在深圳龙岗投入运营。截至目前,深圳十大电力场景5G终端部署数量已达3070个,标志着“5G+数字电网”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智能多工位自动充电机器人研究
电动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和环保优势,我国政府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全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智能充电机器人通过智能移动底盘、视觉力控融合深度学习算法、耐低温机械臂、专用末端工具等综合应用技术,解决充电机器人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完成一机多充多工位智慧公交充电机器人系统及机器人充电的专用充电枪及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实现多工位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自动识别、即插即充、在线巡视、工位切换、有序充电等功能,全面满足未来电动汽车多样化的充电需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
电动汽车V2G微网中根据负荷曲线运行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针对以上实用性和友好性问题,充分考虑配网负荷变化、峰谷时段、峰谷差和电动汽车状态,并结合负荷预测数据形成多层控制架构前提下的两种微网运行控制方式。本专利的发明是为了实现电动汽车V2G系统在微网中自动运行控制,保证V2G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根据负荷曲线自动放电。微网中电动汽车V2G运行控制方法是以电动汽车作为控制对象,针对前日微网24小时负荷特性,制定当日削峰填谷计划,控制目标是在电池容量和充放电电流约束下,对负荷进行削峰填谷,减小峰谷差。 本专利的实用性体现:①可实施性。本专利技术方案详尽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方案可以直接应用到规模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能源管理园区等,有效平抑负荷波动。②可再现性。本专利技术方案经过多年研发、设计和测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反复实现。③具有积极和有益效果。专利技术形成光储充一体化调度平台,在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部署验证,最大限度发挥电动汽车在微网中的调节作用。因此符合专利法22条第4款的规定,具有实用性。 通过推广本专利技术,实现电动汽车安全有序充放电,降低电动汽车用户和充电站的充电综合成本;促进电网、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的协同增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可有效提升电动汽车充电装备水平,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安全、经济、快捷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技术,并充分利用电动汽车这一灵活可调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减少雾霾排放,从而助力汽车强国战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基于可信计算的电网网络安全自适应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2008年以来,该项目通过创制面向智能电网的安全通信协议以及多重动态安全加解密计算方法,在网络安全大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创建了基于可信计算的网络安全自适应防护系统。 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著作2部,申请国外发明专利多项。该项目通过西电东送应用于香港、澳门、越南、老挝、缅甸的电力互联网络及系统安全,保护范围超过大汇公河次区域电力交易总量的98%。应用于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安全防护,成功保障华南5省、香港、澳门6万辆电动汽车、624座充电站、10万个充电桩的互通数据传输安全。成功保障1万余台重要系统服务器的正常稳定运行,主动拦截攻击240万次。人力成本节省60%,安全防护工作效率提高75%。
国网安徽铜陵: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4月20日,在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滨江沿岸的东苑码头,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综合能源管理专责高照远调试码头新升级的智能充电桩,方便往来接舶船只靠岸充电结算。当前,铜陵供电公司加快推动岸电升级,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基于双向互动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项目成果研究电动汽车在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的负荷建模与仿真技术,建立考虑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研究海口运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建立基于PI观测器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在线估算模型与方法:研究动力电池的极化电压特性,提出不影响动力电池寿命和安全条件下的快速优化充电策略,实现动力电池的快速优化充电。针对海口龙华充换电站运行特点,综合考虑电网负荷控制目标、车辆充/换电时空需求及充换电站(桩)实时状态,研究开发以用户距离最近、费用最省、充电最快为目标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与电网互动的能量和功率控制技术和用户充电成本和充电设施利用率兼顾的电动汽车时间空间联合调度策略。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工程示范,“配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动技术”支撑了“电网友好型”服务网络,“电动汽车绿色环岛自驾游服务技术”支撑了“用户友好”服务网络。以兼顾“电网友好型”和“用户友好”建设环岛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实现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控制和引导,在满足电网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不仅搭建了一个电动汽车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为满足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应用场景下电动汽车用户的服务需求以及充换电设施的运营管理需求提供了一个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