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用直流电源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
通过国网总部科技项目(2018-2019) “变电站直流电源智能化技术研究”,对目前站用直流电源系统诸多问题进行总结及研究,提出站用直流电源系统智能监控、保护及运维方案,实现绝缘降低、交流窜电、直流互窜及不稳定接地准确报警与精确定位,实现支路故障主动式保护和快速隔离;提出蓄电池状态参数在线检测和精准估算方法,及时获得电池及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对电池的主动式均衡和精细化管控,有效改善蓄电池组的系统性能,实现单体层次电池运行状态的在线诊断及故障电池的及时隔离,提高蓄电池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先进传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研制站用智能化直流电源及其运维系统,对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感知、监视、分析和故障诊断,对直流电源设备进行分散测控和集中管理,实现直流电源系统的全景化监测、远程控制和维护。
500kV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及带电作业能力提升
国网宁波公司输电中心,管辖架空输电线路785条,线路长度7964.709km。其中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41条,长度1542.2km。宁波位于东南沿海,山地平原面积比为6:4,运行环境复杂,输电六防均有典型场景。基于现状,国网宁波公司积极推进输电线路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无人机、智能监控装置的机器替代,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输电线路运检新模式。积极推进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始终坚持输电线路检修能力不退化,带电作业能力有提升,2022年全年持票完成三级风险作业103项,四级风险作业606项,2023年2月完成500kV等电位作业合成绝缘子更换工作。
新型电网下智能交直流电源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新型电网建设确保能源战略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构建现代化电力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新型电网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等五大核心特征,支撑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向绿色环保、智慧灵活方向加速发展。 为此,新型电网下智能交直流电源系统的发展需求日益凸显。新一代交直流电源系统采用新型元器件,集成了大数据、可视化、智能监控、故障诊断等多项技术,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运维和智能管理。使系统效率有效提升,运维成本明显降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大型城市配电网智能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成果属于配电网领域。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及工程实践,产学研用团队历时 8 年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实现了面向大型城市配电网智能化运行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构建了集智能监控、故障自愈、异常预警、全过程运维管控于一体的支撑技术体系,取得四方面创新:(1)提出了面向省级部署的“一体双核”配电自动化主站架构,突破了系统双活灾备、海量实时数据分布式处理关键技术,开发了一体化配电自动化系统软件,解决了传统配电自动化主站运行容灾能力不足、数据接入和处理性能受限等难题,同等接入能力下可节省投资 60%;(2)提出了单相接地故障就地判别方法和行波单端测距方法,开发了陶瓷电容零序电压采集单元,研制了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设备,实现接地故障就地隔离;(3)提出了基于暂态录波和深度神经网络的故障区段定位及异常原因识别方法,研发了高精度高速同步录波技术,研制了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开发了接地故障检测和状态分析模块,接地故障与异常原因查找速度显著提高;(4)提出了基于移动 APP 的配电网运维及抢修全过程管控方法,实现了全电压等级电源路径自动追溯,开发了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班组精简率31%,指挥效率提升 27%。 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23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软著 5 项,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10 篇,核心期刊论文 4 篇,专著 2 部。提升了重大活动的供电保障能力,实现了首都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了全国“两会”、十八届七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其他在京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避免了停电问题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助力首都城市形象及国际影响力提升。支撑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服务北京总体规划建设大局 通过构建全面监控、全面自愈、状态检修、快速抢修于一体的配电网智能化运行技术体系,支撑了北京地区“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全面提升了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推进了智慧城市发展,服务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大局。
通信电源蓄电池远程维护系统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通信用蓄电池远程维护系统,利用交直流智能监控平台系统,采用逆变方式对通讯用蓄电池组进行0.1C恒流远程核容,核容完成后,利用自身配备的充电模块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大大降低了核容完成后充电时大电流对蓄电池组的冲击,该系统还弥补了其他系统不能0.1C恒流放电和充电不满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