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推动配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主动化方向转型
日前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湖南省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指出,加快构建坚强可靠智慧、源网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特高压电网形成“2交2直”对外联络通道,主干网和配电网不断完善,长株潭配电网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标准。
湖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时间与路径研究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加之电能替代红利释放,电力需求保持中高速增长。虽然煤电正逐步退出电力供给侧主导地位,其基础电源定位长期保持,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增长依然较快。电力行业持续推进清洁低碳转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比例不断提升,系统所需平抑其波动性与随机性的灵活性资源紧缺。湖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用电需求重心逐步向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发生转移,负荷呈现尖峰化、双峰化特点。面对电力部门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电力部门如期实现碳达峰也面临较大挑战。本研究报告系统分析了湖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基础,客观研判了电力行业碳达峰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湖南省省情省况的混合测算模型,重点测算了湖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的达峰年份和峰值。以减碳降碳资源为基础,从煤电转型优化、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外电入湘”清洁供给、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多元电源优化互补等五个方面分类规划了碳达峰具体实施路径,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助力湖南省电力行业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
一种GIS设备局部放电诊断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针对现有GIS特高频局放监测误告警问题严重,无法准确预警设备缺陷的现状,提出了一种GIS设备局部放电诊断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各传感器信号开展相似性分析和多维度数据的融合分析,降低了误告警率,提高了设备缺陷的检出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在申请阶段符合“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相关要求,在2017年11月通过“局部放电+特高频+定位”等关键字进行专利检索,与本专利接近的技术为:1)一种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状态预警数据异常值的筛查方法(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已授权);2)变电设备多源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离方法及装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技术服务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已授权);3)一种基于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GIS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湖南湘能智能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审),专利1仅适用于电缆局放检测技术领域,专利2是利用密度聚类算法把局放信号进行分离以区分不同源的局放信号,专利3是利用2路特高频信号和2路超声波信号进行局部放电源的准确定位,具体如何利用特高频信号对局部放电源定位并没有给出说明,也没有说明采用何种参数,进行何种定位方法,三个专利均不具备本专利的技术特征,且存在相应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具备显著新颖性。
电网无人机系统维护保养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10月8日获悉,由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导的电网无人机系统维护保养国际标准IEEE P1936.4《电网巡检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维护保养技术要求》正式获批立项。这是该公司牵头立项的首项电网无人机领域国际标准。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及±800kV线路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500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及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3000m及以上高海拔地区±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基于柔性绳索的便携式高空传输技术研究等。项目研究成果适用于±500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在±500kV牛从甲乙直流线、±800kV新东直流线、±800kV普侨直流线等线路上,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及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供变电公司等应用单位反映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国网湖南电力创新审计模式 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1月30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2023年第一批审计项目审前数据分析工作。借助数字化审计工作室和数字化审计平台,该公司本部及8家供电公司的审计人员线上协同开展业务数据抽选和筛查,梳理审计重点和问题疑点,推动现场审计精准定位、靶向发力。
国网湖南电力构建源荷聚合互动响应平台
3月14日,湖南永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监控分析班员工唐月通过监控发现,10千伏允镇线供电的部分企业调整生产时段错峰用电,响应光伏能源消纳需求有效果了。这是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运用源荷聚合互动响应平台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就近平衡的场景。
配电网高可靠性连接技术与装备
配电网建设是电力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据统计,目前配电网90%的故障是断路故障,其中有90%发生在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位,配电网接续技术落后是导致连接部位薄弱的关键原因,为此亟需提高配电网设备连接可靠性。液压技术是金属导线接续的最优技术之一,仅次于熔接技术,兼顾了经济性与可靠性。但目前的液压技术多应用于大截面输电导线接续,中小截面配电导线缺少先进的压接接续工艺。配电设备引出线需要经常装拆,限制了液压技术的应用,一般采用螺栓紧固工艺。目前,螺栓坚固的接续工艺应用广泛,各种设备线夹、并沟线夹,甚至缠绕绑扎等传统手工接续工艺沿用至今。1.依靠螺栓压紧或手工缠绕,电气接续面积小且可靠性低;2.工艺质量依赖人的手艺,操作繁琐,无法自动化、标准化;3.运行可靠性低.检修周期短、运维成本高。2016年,在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和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推广导线并列接续工艺及其装备。经过2年的推广试用,新工艺的可靠性、经济性得到了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专家认可,2017年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要求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在全省进行全面推广使用,新建配电线路要求采用新工艺施工及验收。
湖南出台全国首个电网代理购电退出机制
近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落实推动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逐步缩小代理购电用户范围,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用户要在指定时间节点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直接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
便携式多功能漏电保护器检测仪
漏电保护器是-种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电气防护装置,在农村配电网应用普遍。以往,漏电保护器仅采取入网前1%的抽检,投运后日常运行工况缺乏监控,且设备老化及使用不当时有发生,导致大量安全隐患。随着台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供电企业对管理精益化,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漏电保护器的全检及纳入终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根据GB 13955- -2005 要求,应定期对运行中的漏电保护器进行动作特性试验,但目前对于运行中的漏电保护器普遍采取每月试跳进行试验,采用试跳笔试跳无法检测出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不能准确判断漏电保护器的好坏,为提升检测准确率与效率,针对 现场检测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电力技术技能开发创新工作室研发了便携式多功能漏电保护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