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交流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
无信号区输电线路建运全过程通信创新实践
输电走廊错综复杂,大量线路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区,人工巡视故障排查难且耗时耗力,在无信号地区开展线路维护、检修、抢修、改造工作难度极大。为提高运检质效,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以先进通信技术为支撑,搭建稳定可靠的通信桥梁,实现输电线路实时在线监测及智慧应用是解决痛点的关键。本报告首先对无人区密集输电通道面临的形势和传统通信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动态链路切换的双主站“点对多点+链状”高冗余新型组网方式应用成效进行介绍,并提出以“一平台”、“一链路”、“一终端”、“一天线”、“一体系”为创新思路的无信号区“新链”通信技术方案,并对“新链”通信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及±800kV线路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500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及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3000m及以上高海拔地区±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基于柔性绳索的便携式高空传输技术研究等。项目研究成果适用于±500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在±500kV牛从甲乙直流线、±800kV新东直流线、±800kV普侨直流线等线路上,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及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供变电公司等应用单位反映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特殊气候下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沿面外绝缘关键特性, 配置及应用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涉及材料学、环境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由科研、生产等单位协同攻关完成。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跨区域长距离输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特殊气候和极端环境的影响,输变电设备的沿面放电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海拔问题。在气压低、温差大、紫外线强等恶劣运行环境下,输变电设备面临放电电压降低、复合材料老化的问题;二是覆冰问题。在导线覆冰厚度5mm以下地区,超、特高压绝缘子串多次发生冰闪事故,仅以导线覆冰厚度来表征绝缘子覆冰严重程度与现场情况不符;三是大雨闪络问题。我国站用套管多次发生大雨闪络事故,多是由于外形设计不合理,需要从雨帘物理阻隔等角度对雨闪特性开展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少,亟待开展技术攻关,从而解决特殊气候条件下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沿面外绝缘关键技术难题。
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高寒海拔多能互补独立微电网研究及工程应用
一些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务,受电网建设落后、规模不足、电网建设环境复杂、造价高等条件限制,电力供应远不能满足需要,电源装机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多能互补独立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能与其他能源灵活的转换,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多种能源的协同优化。同时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特性与当地能源结构特性相结合,解决了偏远地区能源利用的瓶颈。在我国,多能互补独立微电网系统,尚处于发展初期,基于多能互补的微电网系关键技术在国内还没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进行多能互补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暗性和巨大的工程应用价值。依托国家实现能源转型、精准扶贫等政策,由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牵头,2015年开始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独立微电网技术”展开研究。
高海拔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处置应用经验
针对传统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在单相接地故障处置中存在的定值切换复杂、误动率高及容错能力不足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零序电压后加速的接地故障自愈技术,通过优化终端保护逻辑,结合重合闸与残压闭锁机制,取消功率方向定值切换,直接以零序电压作为故障判据,实现故障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