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一二次融合”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配电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为满足对新型配电系统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需求,亟待提升其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与故障精准定位,快速隔离密切相关,配网设备量大面广,运行方式灵活变化,运维环境又十分恶劣,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是配电设备智能化的关键装备之一。
面向配网数字化转型的感知数据融合:融合模式、融合框架与场景验证
对多源电力感知终端产生的异构多参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是实现配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目前,电力多参量融合仍以同构多参量融合和决策级异构多参量融合为主,异构、多源的融合及分析技术薄弱,无法满足数字化配电网下的异构多参量深度融合需求。他首先对电力数据的融合模式进行总体性介绍;然后针对异构多参量数据结构相异,融合难度大,而传统决策级融合信息损失量大,融合精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特征级融合框架,并进行场景验证;最后对电力数据融合对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展望。
解读:《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紧扣新形势下电力保供和转型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全程管理、协同推进建设,将全面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配电网数字化转型。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是一种非侵入式微型电流测量装置,具有小体积、高精度、宽量程、宽频响、自取能、自组网、低成本、即贴即用等特征,适用于电网数字化转型中发、输、配、变、用等环节海量部署,全面采集电网基础运行数据。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采用磁阻传感芯片(TMR芯片)作为核心测量元件,支持集成电流监测、故障录波、谐波监测、无线授时、空中升级等特色功能,已用于智能变电站、配电房及户外线路的电流负荷监测。目前已实现量产供货,在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贵州等地规模化推广应用近1.6万余套,有力支撑了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设备数字化思考与实践
在能源和电网数字化转型要求大背景下,作为我国电网核心资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设备正面临全面数字化的挑战。文章首先在梳理目前特高压换流阀设备数字化现状及其数字化提升意义基础上,结合目前研究热点——数字孪生及相关技术,提出了换流阀设备数字化的总体目标及其数字孪生体架构和数据基础构建方法。然后,为了实现换流阀设备底层数据的高可靠低成本获取,文章介绍了在特高压换流阀设备上开展高可靠低功耗无线智能传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主要包括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开发、多物理量智能传感器研制、验证测试等方面。最后,对换流阀设备数字化的思考和实践进行总结,对未来换流阀设备数字化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