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西北风光资源丰富,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已成为西北电网第一大电源,使其成为国内新能源发展最快、占比最高的区域电网。目前,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电力电量平衡由确定性向概率性转变、系统灵活性资源短缺而灵活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等。为此,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支持下开展了《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专题研究》,重点围绕如何大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形成政策建议,为西北地区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看新型电力系统如何解题——电力电量平衡问题
伴随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并网,源网荷储四侧正发生着特性变化,电力系统将面临安全稳定方面的六大核心问题——电力电量平衡、短路电流、同步稳定、宽频振荡、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
国网河南电力研发应用新能源气象监测与功率预测平台
入冬后,风光资源丰富的豫北地区进入新能源电力大发阶段。11月15日上午,河南安阳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班班长李文广利用新能源气象监测与功率预测平台发布的新能源功率预测结果,结合本地风电、光伏发电场站运行实际,精准开展电网潮流断面功率受限分析、新能源电力电量平衡等工作。
偏远地区末端保供型微电网的探索与实践
本议题选取新疆典型场景巴音布鲁克镇区开展镇域末端保供型微电网建设运行模式探索,基于就近的小水电、光伏等分布式绿色资源,整合移动发电、台区储能等新型电力设施,构建兆瓦级“水、光、柴、储、充”自适应灵活组网的微电网系统,实现了微网并离网的“零感知”切换、外部电网故障时的黑启动及微网内部的电力电量平衡,有效提高了镇域民生负荷供电可靠性,同时为偏远地区的可靠供电搭建新的供电模式。
基于负荷台阶的工业需求响应用户优选方法
在未来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下,供需平衡不确定性逐步增加,需求响应是通过挖掘用户侧灵活性资源保障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重要手段。在电力部门进行需求响应工作时,需要使用历史数据来初步评估负荷响应潜力,以便选择潜力高的用户并展开动员工作。面向表征工业用户用能特点的负荷台阶,对其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数学表达,进而提出了基于负荷台阶的工业需求响应用户优选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负荷台阶的工业用户多时间尺度需求响应潜力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需求响应用户优选模型,实现对不同用户响应潜力的初评估,并利用k-means算法和近邻传播算法进行群体划分,在不同时间尺度对用户进行优选;最后,基于水泥、造纸等4个行业的多个工业用户实际负荷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呈现了所提方法下工业需求响应的用户优选结果。
中国电力报:应对新型储能建设挑战 尚需加大多元化技术应用
一是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成为制约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具有典型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随着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电力系统,更多的高峰负荷对电网产生冲击,电力的不稳定性增加。
中国典型五省煤电发展现状与转型优化潜力研究报告2022
本报告挑选了山东、山西、福建、湖南、海南五个典型省份进行了煤电转型优化潜力和路径的研究。报告基于近中期各省电力供需形势,在考虑政府电力发展规划、电力电量平衡和各省非煤资源发展潜力的约束下,依托于煤电机组装机大小、服役年龄、供电煤耗等要素的评估分析,为不同省份煤电机组提供了转型优化发展路径,并量化了相关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位于华东地区的山东是全国煤电装机第一大省,同时又是电力输入大省,冬夏“双高峰”保供压力较大,由于其机组总量大、自备电厂和小微电厂多,未来煤电装机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同样是全国煤电装机大省,同时是传统的电力输出大省,为全国电力保供扮演着关键作用,今后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调峰基地;位于华东地区的福建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但近年来核电、海上风电发展迅猛,未来电力输出省的角色定位将愈加明显;位于华中地区的湖南是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电力电量紧平衡的省份,未来是中国新增煤电主要的地区之一;位于华南地区的海南煤电装机较小,地方政府已明确提出禁止新增燃煤发电项目,未来将成为中国率先实现煤电完全退出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