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电力电缆通道综合监测工作组成员的通知
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缆通道综合监测业务高质量发展,促进电缆通道综合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的标准化,解决电缆通道综合监测技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经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专家与制造单位代表讨论确定,由委员会牵头组建通道综合监测技术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电缆物联监测标准建设现状与思考
电力电缆作为城市电力能源输送的“大动脉”,其安全稳定运行关乎整个城市的电力可持续供应,是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点关注对象。随着电缆规模的快速增长,运维管理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隧道综合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制度体系,暴露出了建设投资高、日常运检难及无法支撑集中监控等核心问题。为此,国网南京公司积极探索开展电缆隧道综合监测系统相关标准建设工作,强化对综合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接口规约及分层分级功能要求的规范,助推电缆远程集中监控模式落地实施。
关于公布电力电缆通道综合监测工作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根据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家工作委员会工作安排,秘书处已完成电力电缆通道综合监测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成员的征集,遴选、评定工作,现将工作组成员名单予以公布。
基于北斗系统的电力杆塔安全感知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之一,输电线路沿途环境恶劣、地质地形复杂,同时受到周边采矿、施工等人为活动影响,电力杆塔工况状态如疲劳断裂、倒塌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电网运行安全。目前,电力杆塔安全监测存在诸多难点问题:监测精度不高且普遍只能观测到形变相对变化,难以高精准地获取时空坐标系下的绝对形变数据,如整体沉降、滑移;监测数据类型单一、监测稳定性差,针对线路复杂应用场景需进一步融合通道环境数据,以提升监测预警准确性、有效性;缺乏有效的智能化分析手段,无法揭示灾害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 针对上述现状,项目历经3年多的研发攻关,攻克了电力杆塔安全监测关键技术,在提升输电线路复杂环境下北斗高精度定位、稳定监测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杆塔高精度监测核心技术,研制了电力杆塔安全监测系列产品和预警平台,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电力杆塔监测、预警机制。 项目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1篇,完成标准编制5项。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跨区特高压±800kV及省公司750kV、500kV等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涵盖国网安徽、甘肃、新疆等7省市公司15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隐患风险杆塔综合监测点96座。本项目积极推进落实国家北斗发展政策,完成了“北斗+电网”融合应用和创新探索,提升了线路安全监测效率和巡检智能化水平,可推广应用于交通、国土、建筑等行业,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全场景智慧运维电缆隧道建成
1月15日,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员工王思莹通过电缆隧道综合监测平台,15分钟远程完成110千伏建华变电站电缆隧道的巡检工作。“智慧隧道建成后,我们不用长时间待在电缆井下巡检隧道了,既减少了人工巡检工作量又提升了巡检效率。” 王思莹说。
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监测终端功能规范
特邀报告|电力光缆网络智能运维研究及应用实践
郑元伟,201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入职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至今,为公司三级助理技术专家。先后主持及主要参与了信贵州电网通信仪表检测平台一期项目建设、设第三方通信业务协同管理系统研究、95598语音平台建设及同城一体化建设、智能光纤配线架改造、管道光电缆运维、防盗综合监测研究等若干项目课题,取得了多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