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8条 综合能源系统
行业要闻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有序实现

发布日期:2022-02-08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能源领域的重要使命。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就是以“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核心思想和综合化的发展理念、智能化的发展手段、准中心化的发展模式,保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构建,推动我国能源系统清洁化转型的同时兼顾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最终实现全社会、全产业链的经济脱碳与安全脱碳。

1714次浏览
论文

综合能源系统下虚拟储能建模方法与应用场景研究综述及展望

发布日期:2024-06-28

为了促进多能耦合互补和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综合能源系统已成为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考虑到能源设备及网络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多种能源时间尺度的差异性,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对系统内具有可调特性的源、网、荷进行储能化建模,并构成虚拟储能系统参与到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中。为了准确把握虚拟储能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虚拟储能的定义、逻辑架构和技术内涵;其次针对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端设备或网络,总结和归纳了4种虚拟储能建模方法和特性指标;然后重点分析了虚拟储能在4种典型场景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虚拟储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1558次浏览
标准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技术导则

1020次浏览
专家观点

华北电力大学曾鸣: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虚拟电厂的角色定位

发布日期:2022-10-24

在“双碳”目标下,大力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是我们明确的方向。当前,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体现出“双随机”特征,给电力保供工作、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等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波动性和间歇性较强的风、光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例持续增长,供给侧随机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与新型负荷不断涌现,例如电动汽车、数据中心、负荷聚合商、综合能源系统等新业态用户的出现,导致需求侧的随机性越发显著。

935次浏览
成果

综合能源仿真与测试平台

发布日期:2023-05-30

综合能源仿真与测试平台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综合能源系统仿真与硬件测试服务的平台系统,该平台面向园区、工业企业、建筑楼宇等用能场景,提供集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实物验证于一体的在线闭环仿真能力。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优化运行、智慧运维、辅助服务、技术装备研发等提供全过程仿真能力支撑。适用于新建或改造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详细设计,以及科技项目研究,有力支撑综合能源服务。

809次浏览
论文

融合图神经网络模型与强化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发布日期:2023-12-2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强化学习在能源优化调度领域的深入研究,将系统状态表示为向量用于学习的模式,其训练效率与信息利用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图神经网络模型与强化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将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为图结构数据,充分利用系统的拓扑信息。其次,提出了基于图神经网络架构的强化学习模型,使其可以充分利用图结构信息实现更快的训练速度,获得更大的探索空间。最后,将表示系统状态的图结构信息送入该模型进行训练,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训练效率与探索能力。

643次浏览
论文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类型储能协同优化与运行策略

发布日期:2024-10-17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异质能源的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多能源协同供应的多储能系统协同运行优化方法。首先,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的架构特征和系统的运行需求,建立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多储能系统协同运行优化模型。然后,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能效3个目标,采用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优化系统运行参数。最后,以国内某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探究了不同储能策略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和协同优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多储能系统协同优化策略,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能源效率。所提策略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储能系统协同优化和多能源协同供应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581次浏览
成果

综合能源服务系统

发布日期:2023-05-29

综合能源是能源互联网体系的重要一环,承载了能源互联网与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的双重使命。为有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切实规范、促进综合能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集中与分布式协同、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 综合能源服务系统以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企业园区为载体,融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给、绿色高效的能源消费、智慧协同的能源管控、集约共享的能源服务,构建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系统,打造企业级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成为西电集团能源创新应用示范和参观展示窗口。

576次浏览
案例

雄安电网数字孪生全要素示范应用

发布日期:2023-09-18

数字孪生全要素示范包括数字孪生微电网、数字孪生变电站、数字孪生光伏电站、数字孪生开关电站、数字孪生电缆线路、数字孪生配网台区以及数字孪生综合能源系统等全要素示范。通过构建“网、站、线、变、户”的数字孪生示范项目群,实现各点交互协同,推进再电气化能源战略落地。

549次浏览
成果

IEC /TS 62786 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互联标准

发布日期:2021-09-30

在国标委、国家电网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向IEC TC8提出、并发布了该国际标准。该标准适用于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并网等需求,包括一般需求、并网方案、开关选择、正常运行范围、抗扰动能力、有功无功响应、电能质量、接口保护、监测控制和通信等。该标准是首个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的IEC国际标准,充分反映世界范围内分布式电源技术进步和各国对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技术需求,标准的编制和发布受到IEC TC8电能供应与系统技术委员会和IEC管理层的高度肯定,并获IEC卓越贡献奖。该标准的发布主要意义在于:以此标准为基础,构建了国际电工委员会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解决IEC相关标准不一致的难题;该标准反映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并网准则,将极大提升我国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水平,促进分布式电源产品的国际贸易;成立了IEC JWG10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联技术标准联合工作组,为推进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后续 标准国际化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标准编制工作组解决分布式电源类型多、技术发展快、标准复杂度高、不同国家和团体标准规定和诉求异同等诸多难点,主要创新点如下:提出了以响应时间为主要参数的分布式电源中低压动态无功支撑能力的技术要求,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无功特性各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调整需求的矛盾;首次提出了接入中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高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解决了配电网的过电压导致分布式电源频繁脱网的难题;提出了考虑多类型分布式电源不同频率、容量和互联电压等级的分布式电源并网规则,增大分布式电源可用容量提供了信息和数据保障。该标准发布后,欧盟和意大利、法国等采用该标准并进行了相应标准的修订,主要技术规定与本标准一致。美国IEEE 1547分布式电源互联技术标准与本标准的差异主要是:本标准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和频率适应性规定较IEEE1547适应性更好;本标准对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无功支撑进行了规定;本标准对高低电压穿越能力进行了规定;本标准依托IEC电能质量系列标准基础上,对电能质量进行了全面规定;受本标准工作组范围限制,只对通信接口和接口安全性提出了技术要求,未涉及信息模型。截止到2018年底,本标准的制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1.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55亿元。相应节约42.6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染排放35.36万吨碳粉尘、129.6万吨CO2。

关键词:
536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国网智研院总工 贺之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倒逼电网技术加快升级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4

赵伟 褚温家 张晶:以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7

河南新型储能政策:调峰0.3元/度,租赁200元/度·年,用户侧有奖励!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