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开关运行情况介绍
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断路器、组合电器、高压开关柜的台账数(率)、故障数(率)、缺陷数(率)、运行年限分布情况,总结归纳了现目前主要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管控策略。第一,针对隐蔽性较强的GIS内部载流回路过热短路故障问题,应开展对GIS内部过热检测技术研究,试点进行二维码定点定位测温;第二,对于继电器老化引发的开关误跳,可以改进二次接线回路设计,保证在断路器在非全相状态时间内才启动断路器跳闸回路跳闸,从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三,机构引发的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收集机械测试数据,开展机构状态的专项评估,研究并提出机构的运维检修策略;第四,多重雷击引发的断路器击穿问题,可通过研究多重雷击下断路器的运行工况,推进IEC工作组修编断路器多重雷击下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五,针对隔离开关机构、载流缺陷多的问题,可研究模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机构,开展隔离开关的检查性操作和日常巡视工作的技术监督;第六,面对断路器爆裂风险,可制定滤波器断路器的反措,提高断路器的技术参数和试验要求,加强断路器厂内装配工艺环节的技术监督。
海底电缆绝缘诊断及运行评估技术
大长度海底电缆运行环境复杂,可能存在悬空、受损等情况,准确的绝缘诊断和缺陷定位是海底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PDC)对海缆绝缘状态进行诊断,明确电导率、介损、不对称系数、时间稳定性等测试参数,可判断电缆绝缘不同老化程度。基于频域反射法(FDR)对海缆典型绝缘缺陷进行定位,可识别由受潮、过热、外力破坏、化学、辐照、水树等原因形成的局部缺陷,实现局部缺陷、接头位置的精确定位。已研发现场检测装置并形成配套测试方法,具备小型便携、无损测试等优势,应用于多回海底电缆线路状态诊断及缺陷定位,实测效果与海缆实际状态对应,预计可用于部分场景下的陆缆检测。
配电架空线路缺陷与故障行波非接触式诊断技术
配电网与用电用户直接相连,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保障。但由于自然灾害、外力破坏、设备老化等多种因素会造成配电线路故障,导致停电,对百姓用电质量、社会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存在引发火灾、造成人身触电的重大隐患。因此,亟需对配电线路故障监测与处置开展深入研究,以避免事故发生。
18Cr-8Ni系列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显微组织老化评级标准
配网线路无工频续流放电间隙装置
全面打造--流现代化配电网,国家电网领导提出,必须紧紧围绕“可靠性高、互动友好、经济高效”的目标。配电网的雷电事故约占整个电力系统雷电事故总数的70%~80%,因此须加强配电网的防雷工作,才能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为减少线路过电压造成的跳闸事故,在线路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架空绝缘导线和提高线路绝缘子的绝缘水平。架空绝缘导线提高了电网绝缘性能、安全性能,但却带来了新的雷击断线、跳闸、绝缘子闪络等问题,提高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容易导致雷击过电压沿导线危及变电站或配网台区设备,严重威胁配网电路安全运行。 目前,10kV线路上大多采用安装无间隙避雷器的方式避免雷害,实现对线路的保护。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能有效截断工频电流、限制雷电过电压,但存在缺陷:必须长期承受工频电压,引起氧化锌阀片老化,使避雷器寿命缩短,影响其保护性能。若土壤电阻率高, 线路杆塔接地不良,在出现过电压时,线路上的避雷器不能彻底有效地释放大电流,就会形成工频续流在线路中振荡,从而造成线路上的电压上升,危及安全。 本项目所研发设计的无工频续流放电间隙装置,安装方便灵活,不受现场环境制约,放电间隙由支撑绝缘子固定,无需现场调节。装置应用于配网输电线路,通过放电间隙和工频限流器的配合,将瞬间的雷击能量通过间隙放电和限流元件平稳释放,防止工频续流产生,有效保护线路及线上设备;避免了常规避雷器因雷击产生的大电流通过不合格接地产生的瞬间高压对线路及设备的反击,同时通过“疏导”方式将雷击着弧点引到放电间隙,有效防止雷击产生的绝缘导线断线事故的发生。
重庆电科院:新型绝缘油让变压器使用寿命延长1.5倍
7月6日,在重庆110千伏桃花变电站,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混合绝缘油项目团队成员通过查看光纤测温等传感器数据,监测分析国内首台110千伏抗老化三元混合绝缘油变压器的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