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套管绝缘油自动取样装置
近年来随着南网反措文件和《Q/CSG1206007-2017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的落实执行,变压器套管绝缘油取样任务逐年增多。变压器套管绝缘油量少且密封要求严格,现有的取样方法存在一完缺陷。 该变压器套管绝缘油取样装置小巧轻便,操作方便,取得的样品更具代表性,还可以应用到油桶取样和油罐取样,改变了传统取样费时费力,安全系数低等缺点。此外,可以每次缩短客户停电工作时间2小时,减少设备停电后负荷损失,具有一完的社会效益。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该装置,编制了该装置的作业指导书和使用说明书。因此,2018-19年计划将本成果推广至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实现更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2020年第1期《输配电观察》杂志检测检修专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生活和工业能源,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都成为社会发展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不停电检修、带电作业等技术应运而生,很好地解决了设备检修和设备运行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检测检修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控制、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全面考虑生产经营、基建、调度等方面的因素,保障电力检修技术的稳定性,优化电力检测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此,本期《输配电观察》杂志以“检测检修”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分别从当前行业关注的带电作业工器具应用、无人机巡检应用、机器人发展应用、带电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等多方面提出建议。
蓄电池放电数据转换装置
对于厂站直流系统的2V蓄电池、共108节,传统的核对性容量放电试验首先要拆下108只蓄电池的防尘章,然后依次安装108个电压采样模块在相应编号的蓄电池正负板两端,以便放电仪在放电过程中能监测并记录每个蓄电池的实时电压,再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还要将108个电压采样模块取下按顺序收好,再将108只蓄电池防尘罩軍上,整个工作过程工作量大而繁。 且厂站部分电池屏柜层内空间小,采样盒接线非常困难,试验接线过程中手容易触碰到屏柜金属外壳,引发触电、电池短路等不安全隐息,严重的会造成厂站直流接地,甚至引起保护拒动、误动。 《电力设备检修规程Q/CSG1206007-2017》规定蓄电池在前4年内每2年一次定检,之后每年一次,比原来的前面6年每2年一次之后每年一次的规定增加了工作量,如果再按传统方法则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所以,研制蓄电池放电数据转换装置对传统试验方法改进,只需通过蓄电池放电数据转换装置,放电仪即可随时读取并保存蓄电池的实时电压,不再需要每次都安装108个电压采集模块。
电力设备巡视及检修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针对目前电网设备运维的突出问题,攻克了巡检 图像缺陷实时诊断、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自主巡检等关 键技术,研制了系列化、全方位智能运维装备,构建了电网 设备智能运维体系,实现了“无人值守+立体巡检+集中监控 “的电网设备运维新模式。项目成果推动了“电网设备巡检向以机巡为主的模式转 变、电网设备检修向机器人带电作业检修模式转变、数据分 析向多源融合的智能处理模式转变”,已全面应用于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及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机器人 及无人机累计应用九千余套,近三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二十 多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换流站设备检修工
浙江特高压通道可视化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
介绍浙江电网作为国网公司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的试点工程,2016年浙江实现省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全覆盖、实时监测、在线分析,当前设备在线率稳定持续在90%以上。输电通道可视化智能巡线模块于2019年11月25日运行上线,开启了通道外破识别、通道环境识别和导地线损伤识别三类识别算法。指出可视化技术存在通信可靠性差、装置可靠性差、数据融合度低、智能化程度低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全采集、畅通道、能分析”工作思路,构建设备管理全景化、运行状态透明化、诊断决策智能化、设备检修高效化的输电线路物联网。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换流站二次设备检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