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信院士:“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
在这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指导下,我国未来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蓝图和关键技术途径有了明确的导向性,即以“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为战略目标,以落实“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施路径。本文提出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和核心指标,构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情景,提出并阐述综合能源生产单元设想,以期为能源转型路径规划及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CBR007-43智能巡检机器人
搭载3维激光雷达,即时定位建图,无轨导航行走,最优路径规划,两驱差速原地转向,机器视觉伺服,完全自主充电,多重安全避障,语音识别对讲,无线网络通讯全自主和人工遥控作业模式,支持例巡、特巡和自定义任务模式,支持脱网独立作业, 支持一站多机方式,支持一机多站方式,支持集控管理方式。
CBR007-23智能巡检机器人
搭载3维激光雷达,即时定位建图,无轨导航行走,最优路径规划,两驱差速原地转向,机器视觉伺服,完全自主充电,多重安全避障,语音识别对讲,无线网络通讯;支持全自主和人工遥控作业模式,支持例巡、特巡和自定义任务模式,支持脱网独立作业, 支持一站多机方式,支持一机多站方式,支持集控管理方式。
基于时空能量博弈均衡的V2V-WPE能量交易研究
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移动充电调度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能量交换技术的V2V(vehicle to vehicle based on wireless power exchange, V2V-WPE)能量交易模型,并基于广义纳什议价(generalized nash bargaining, GNB)理论对V2V-WPE能量交易市场进行建模。该模型构建了一种以交通路口为节点,利用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作为通道的新型电气化交通能源网络,旨在实现车辆间的能量交易,并结合动态路网模型、OD矩阵分析方法和动态Dijkstra算法为ICVs规划行驶路径。最后,通过在能源分配系统(energy distribution system, EDS)中安装变压器以及并联电容器来管理网络上的电压和无功功率(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Volt-VAR),同时将GNB问题分解为收益最大化问题(SP1)和能量交易问题(SP2),并利用多面体逼近技术将SP1的非凸性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参与调度的ICVs收益增加,参与市场的各个代理获得了更公平的利润分配,促进了移动网联汽车之间的能量交易。
变电站自追踪式驱鸟巡检机器人
一、技术(产品)总体描述; 自追踪式驱鸟巡检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建立地图、路径规划、自主避障和高精度定位等功能。驱鸟巡检机器人采用基于图像分析、声音、雷达探测等多种鸟类活动识别技术,利用激光驱鸟、定向超声波驱鸟等驱鸟措施实现对鸟类的驱离。同时,驱鸟巡检机器人可通过自主巡检、任务巡检的方式对变电站内的鸟类进行主动探测和驱赶,有效解决鸟害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 二、主要功能及优势分析; 1)产品模块化,易于维护; 2)采用先进的3D激光导航技术和视觉惯性导航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及避障; 3)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及电扫雷达阵列的探驱一体化综合驱鸟系统; 4)计划巡检、定时巡检、特殊巡检结合,保证大范围、无遗漏执行巡检任务; 5)具有多级权限,可以远程登录、访问、配置、管理和自启动等能力; 6)可接入综合生产管理系统(PMS),实现巡检机器人集中优化控制和统一调度。 三、技术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1300mm*1000mm*800mm 重量:170Kg 行走速度:≥0.8m/s 自主导航定位精度:±1cm 爬坡能力:20° 越障能力:80mm 涉水深度:100mm 图像分辨率:1920×1080P 可见光相机光学变焦倍数:≥30倍 云台性能:垂直范围:±90° ;水平范围360° 输入电源:AC220V±20%,50Hz 续航时间:8h 驱动方式:四轮驱动 四、应用领域 变电站
北极风电开发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展望系列研究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油气和航道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战略地位凸显,世界主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争夺和竞争日益激烈。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低碳发展共识的大背景下,研究北极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风电机组选型、风电场建设施工与装备、风电站设计及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及利用北极独特地理位置优势进行北半球联网、北极风电向东北亚地区输电、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等内容,对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低碳发展、保障我国能源与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可为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推进国际化发展、科学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等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评估了全球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主要地区资源储量、资源条件及分布情况;结合北极地区自然条件与气象数据,对北极地区总体及七海二岛地区的风资源进行了宏观评估,测算了北极地区风电可开发装机容量,提出了风电场宏观选址方法,并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宏观选址分析;结合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航海航运等,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我国参与北极科考、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与策略;梳理了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煤炭、油气、水能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中俄能源开发合作前景,研究了俄罗斯电力建设相关法律制度;研究了北极地区七海二岛的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等风能资源特性,对北极地区风电场规划与风机选型进行了分析,包括风机选型、机组适应性设计、机组类型及特性曲线、经济性评估等内容;研究了北极地区风电场建设施工与装备需求,进行了北极地区风电站、电气系统设计方案初步研究及投资估算与发电效益分析;研究了北极地区风电外送目标市场,以及向东北亚地区、欧洲地区、北美洲地区输电规划等内容;在考虑相关地区的负荷发展、电源建设与电网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北极风电向中国输电方案,分析了送端电网和孤岛送电两种方式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柔性直流技术送风电的可行性;研究了北极风电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火电、水电联合开发方案,包括火电与水电建设厂址、电站配套送电线路路径规划、电源电网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风电消纳与受端电网调峰需求、风电与火电和水电联合输送的调峰特性等内容;研究了高寒、高湿、强风地区的输变电技术需求;测算了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电源建设经济性,研究了北极风电送出技术经济性;开展了以北极为核心、基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给出了 2030 年、2050 年和 2100 年的全球联网情景方案,测算了跨时区峰谷调剂等联网效益。
全国首个变压器智能内检“机器鱼”问世
7月7日,全国首个变压器智能内检“机器鱼”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研发成功,并通过了由国内变压器行业专家组进行的性能测试见证和科技项目验收。“机器鱼”具备图像自主识别、空间自主定位、三维路径规划、下潜深度悬停等功能,可自主识别、快速检测大型变压器内部碳痕、电树枝放电等典型缺陷,提升大型变压器智能化运检水平。
考虑氢能需求的甘肃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氢能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电力、工业、交通、建筑供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氢能的综合利用对于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对各领域的氢能需求进行预测,利用新能源电制氢能量转换关系等效替代为电负荷;考虑不确定性对供电和氢能设备投资成本进行预测;以预测数据、初始装机情况与减排目标为输入,各类电源发展规模、装机占比、碳排放量等为输出,建立规划模型。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不同场景下电源结构和碳排放量变化情况,以及氢能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影响,为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智能巡检四足机器人在变电站的应用创新与实践
通过其卓越的适应能力、高精度的感知能力、智能化的路径规划和避障能力,以及强大的设备监控,显著提升了巡检机器人的稳定性,为电力行业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