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条 配电柜
产品

多回路监测单元

发布日期:2023-10-19

PMC-592 精密配电监测单元是专为数据中心电源列头柜和大型建筑配电柜等高密度低压配电柜设计的多回路、多功能电能表,可对配电柜内最多2 条主回路和84 条分支回路进行高精度测量计量、电能质量分析、报警、记录,节省空间和投资。PMC-592 可帮助用户优化数据中心,提高服务器机架的运行效率,为实现全方位绿色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 提供保障,该装置是配电单元列头柜精密测量的理想选择。

463次浏览
产品

PMC-592 精密配电监测单元

发布日期:2023-12-20

PMC-592 精密配电监测单元是专为数据中心电源列头柜和大型建筑配电柜等高密度低压配电柜设计的多回路、多功能电能表,可对配电柜内最多2 条主回路和84 条分支回路进行高精度测量计量、电能质量分析、报警、记录,节省空间和投资。PMC-592 可帮助用户优化数据中心,提高服务器机架的运行效率,为实现全方位绿色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 提供保障,该装置是配电单元列头柜精密测量的理想选择。

445次浏览
成果

新型防误操作空开安全标志牌的研制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1-05-06

在电力生产企业或者其他涉及使用电力的企业,当设备开展计划性检修或设备临时停电消缺时,需要断开设备的空气开关(也叫空气断路器,简称“空开”)隔离电源。在整个检修工作期间,空气开关需要长时间保持在“分闸”位置,确保检修设备不带电,以保证检修工作人员的绝对安全。目前,主要是通过在已断开的空气开关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安全标志牌(线式悬挂)警示,防止其他人员误操作合上空气开关对检修设备送电,导致检修工作人员发生触电安全事故。 通过现场调查统计,我公司设备电源空开较多,且厂家型号不同(包括ABB、施耐德、西门子等) ,仅机组配电柜内空开就有3000余个。因其空开本体上无稳固悬挂安全标志牌的固定点,导致安全标志牌悬挂后易掉落,容易发生人为误操作(图4),且容易遮挡空开名称(图5),给现场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99次浏览
成果

新型智能低压配变管理系统研制

发布日期:2019-05-31

目前的低压配电柜仅用作接线处理,并通过仪表简单的显示供电状况,参数单一,只能现场查看操作。若配电柜数量多,则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处理操作,难以满足联网处理需求。本成果通过客户经理或授权配电维修人员的一部手机,“掌控”台区远传信息,台区运维人员可以对台区的设备工况,线路漏电、负荷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丁解,有效的提高故障排除效率,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用户满意度。尤其该成果软件“特波保护功能(类似于人体或家畜触电信号处理)”、台区漏电开关的远程数据监测和控制(包括二级和末级漏保)、远方合闸、反窃电比对等功能的深度开发,使运维人员故障判断精确到户,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用户满意度。 本成果与相关具备研发能力的公司合作研发,已在2个省市运行或试运行,力争在行业全面推广。

259次浏览
成果

面向配电的全业务智能网关的研究与运用

发布日期:2021-09-28

配电智能网关具备异构终端快速接入、边缘计算及容器功能,本地计算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提供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本地化智能服务,满足数字电网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适用于国内配电网中配电房、台架型配变、户内外开关站、箱式配变、低压配电柜等配电设备的智能化建设改造,还可以应用到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业务场景。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自2018年开始,配电智能网关已经在广东佛山、肇庆、海南乐城、广西南宁等地市试点应用。 后开展规模化运用, 全网共推广建设152个项目点。2019年作为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3.0)智能配网建设关键设备进行推广,在2020年全南网范围新建配网项目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基于边缘技术架构,利用容器等虚拟化先进技术,集成路由器+交换机+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一体化的模式,统一物理模型,结合简单易行的传输技术,实现配电智能网关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共享,满足多业务融合需求,使基于智能网关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具备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优点,极大优化了智能配电建设和运维模式。

关键词:
245次浏览
PPT

基于声纹Ai的开关柜故障诊断&局放缺陷识别技术

发布日期:2022-09-13

工业听诊器替代了电力行业中老师傅常用的听筒或听棒。配电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如果有故障产生会伴随产生异响,工业听诊器利用声纹AI技术对异常声纹进行故障建模,24小时在线听诊,及时发现故障以及大数据分析预测故障。

243次浏览
成果

配电设备早期故障精准诊断控制技术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1-09-28

项目针对我国配电网低压配电设备智能运检、保护器试跳和线路电压调节等技术难题,研发了带边缘计算技术的终端、保护器性能自动检测和线路电压自动调节等装置,实现了低压配电网状态的感知范围、精准研判和智能处理。 主要创新点:一是研制了低压配电柜短信终端和智能控制终端,发明单、双交叉运算判据方法对多个传感器与监测仪数据进行处理,开发了早期故障诊断程序嵌入终端和保护器主处理器,提出了故障类型自动识别的方法,解决了故障早期预警并精准隔离。二是采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了对保护器内部部件进行检测前、中、后的故障诊断方法,研制远程自动接地动作试验装置,形成了变、线、户故障早期诊断网络。三是提出了采用线路电压采样控制无功投切技术,研制了便携式调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提出了低压配网首末端电压协同治理的方法,解决了线路电压的自动调节。 根据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远程漏电保护器故障及交流接触器堵塞或故障判断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已获授权专利2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9篇。项目整体技术应用地区,公变侧故障早期诊断误报率下降了14.57%,诊断时间从原15min降至2min,缩短每座公变25min巡视时间;保护器停电检测时间缩短了35min,正确率达到100%;线路和用户侧故障早期诊断时间从原60min降至2min。项目还获得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入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配电网建设改造创新成果及应用案例汇编》,2019年被国网列入科技成果转化目录,2020年1月又与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许可意向协议书》,因此,本成果系列产品推广前景巨大。

关键词:
207次浏览
成果

配电变压器综合配电柜

发布日期:2018-06-01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配电柜被应用于各个台区中。配电柜是为适应配电装置标准化、小型化、户外式的要求而设计的,它集配电、计量、保护、电容无功补偿于一体,给用户安全用电提供了保障。目前,配电柜内元器件周围空气温、温度一般规定不能超过45℃、90%,但由于配电柜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户外箱体,在酷暑的夏季或雨季,箱体内的温度或温度经常会超过规定的数值,造成电器元器件运行可靠性急剧恶化,动作率上升,给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配电柜烧毁。为解决此问题,2016年1月开始,我们团队将如何调节控制配电柜内温、温度作为我们的成果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反复试验,发出在台区安装使用配电变压器综合配电柜可有效防止配电柜烧毁,且对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也起到有效控制作用,确保配网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配电变压器综合配电柜即在原配电P柜内加装三种设备,通过三种设备调控柜内温、湿度,使柜内温、湿度值维持在正常范围,从而达到防止配电柜损坏或保护装置频繁动作的目的。 该成果能有效防止配电柜箱体内的温度或湿度超过规定数值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调控温湿度值在正常范围内,消除原有配电柜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178次浏览
产品

及安盾QRR0.016GW/S锂电池配电柜电箱专用小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

发布日期:2023-10-19

QRR0.016GW/S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是国内首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高效环保消防产品。它是在国际蒙特利尔协定和我国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诞生的造福人类的高科技绿色消防产品,是哈龙灭火装置的理想替代产品,适用于配电箱、电池舱、发动机舱、电池箱等相对封闭条件的场所。

119次浏览
论文

农网配电设备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7-04-25

针对现有农网配电设备故障无法事先预警、故障信息不能实时掌控,造成故障范围扩大以及停电时间延长的现状,提出一种利用加装在农网配电设备上的传感器、测量元件等辅助装置,使农网配电设备实现远程监控与实测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经低压配电柜短信终端实现自动储存、对比、运算和诊断。当发生配电设备临近故障或疑似故障事件时,自动通过低压配电柜短信终端的GSM模块实时发送短信和GPRS模块上报监控系统。同时,实现了对温度上限和水位上限的供电回路自动隔离与故障点消除后的自愈技术,使农网公变配电设备达到安全防护水平。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7

王志伟:全面推进合规管理 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8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9

4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西安发布2023年北跨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10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有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