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力供应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8)年度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本次会议上,国网江苏电科院系统及新能源技术中心四级职员周前为争取《高比例基于电力电子设备接入资源的电网协调自动电压控制》提案的立项进行了现场答辩。
在国际能源电力领域争取话语权,是国网江苏电科院近几年来的努力方向,该院充分发挥国网江苏电力技术高地和人才高地优势,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创制工作,推动先进研究成果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技术攻关
储备优质科研成果
江苏电科院为国际标准的“孵化”建立“种子库”,坚持将科技成果和国际标准协同规划推进,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支撑技术的空白和短板领域,加强重点方向技术攻关,储备优质科研成果,有力支撑国际标准创制。为提高国际标准“孵化率”,该院建立了国际标准体系与国网江苏电力科研体系动态对比机制,准确识别和筛选具备向国际标准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今年3月19日,由该院牵头的无人机标准提案《民用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机巢系统测试方法》获ISO航空航天器技术委员会/无人机系统分委会(TC20/SC16)正式立项。
据江苏电科院副院长李群介绍,该院坚持滚动修订《国际标准工作三年规划》,按照“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发布一批”原则,提前布局未来三年的国际标准工作计划,从而实现国际标准、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示范工程的同步规划和协同推进。目前,该院的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并网、交直流配电网灵活调节、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新型数字储能技术等重点研究成果,均已入围国际标准体系创制计划,正在各类工程应用中协同推进。
内外协同
促成创新成果国际标准化
8月14日,江苏电科院主导编制的IEC标准《低压直流系统—标准电压和电能质量需求评估》(第2版)发布。为这项标准提供关键技术路线及指标的合理性、通用性等前期验证的,正是该院建设的中低压直流配网试验平台。在本次法国巴黎举办的IEC/TC8年度会议上,该标准已在低压直流电压和电能质量方面进一步拓展为四项标准,进入细化研究阶段。
为保障国际标准化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江苏电科院开发了国际标准创制数字化管控平台,通过实时跟踪标准项目征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和发布等具体进度,实现对标准项目的精准管理。目前已建成了带电检测、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新能源及并网检测等8个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验证实验室,为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依托江苏电力国际标准创新基地秘书处、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和IEEE中国区3个技术委员会等身份,该院积极开展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标准创制、技术咨询以及会员服务工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深度,争取各类创新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目前,该院已有IEC、ITU、ISO等27项国际标准先后获批立项,内容涵盖了柔性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中低压直流配网、数字化技术等领域,其中12项已发布,实现了我国电力装备核心技术输出。据了解,统一潮流控制器等先进技术引发国际关注,已陆续收到纽约电力公司等国内外电力运营公司的引进意愿。
培养人才梯队
延伸标准覆盖领域
推动标准向更多领域、更高级别延伸,人才是重要保障。江苏电科院加快培养包含电力行业领军专家在内的高端人才,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引领力的头雁效应。同时定期选派青年专家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挂职锻炼,并鼓励高水平专家在国际专业组织任职,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创制等工作,支持其成为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重要角色和“活跃分子”。
除了在人才培育上进行保障,该院还实施分级分类激励,鼓励劳模创新工作室、专家工作室、柔性攻关团队等参与国际标准研创,对重点研究领域的国际标准工作团队加大持续性项目资金扶持。
如今,该院已有3人次荣获IEC 1906奖,另有7名行业专家担任IEC、IEEE、ISO、CIGRE等多个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召集人,34名员工加入IEC、IEEE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后备专家国际标准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