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国网-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数字阅读平台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后简称公司)高度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大力繁荣职工文化生活,推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创新“互联网+工会”职工文化工作模式,公司工会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要求,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互联网+”开发理念,从2013年起,依托下属文化企业一—英大传媒集团,,研发建设以“书香国网”为品牌的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数字阅读平台综合服务体系,开创了大型央企“数字阅读+文化服务”新型业务运营模式,创新实现数字阅读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信息化工作充分融合,实现职工素质提升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双赢。
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白皮书(2023)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两化融合、互联网+、一带一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一批国家战略制定和新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网络流量高增长,结合企业及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驱动着数据中心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演进。随着业务应用数据大集中,以及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提出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也带来了数据中心运行风险的大集中。当前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元宇宙应用深入探索,在银行业后,将诞生更多对数据中心及信息技术系统高度依赖的行业,数据中心对提升全社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巨大,数据中心服务的中断不再是数据中心自己的事,将会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风险,数据中心安全生产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根本,也给数据中心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国标GB/T42581-2023《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准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标准采用GB/T40755-2021《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指南》给出的能力框架,针对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为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提供了评价方法,全面地指导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能力建设和提升,弥补了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效果缺乏量化衡量的问题。本标准也是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第一部行业应用国标。为给国内各类数据中心组织,实施GB/T42581-2023提供参考,促进国家标准落地,国标编写组组织相关核心成员编写了这本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引领产业升级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蛤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新电改深化电力市场改革 售电市场放开:市场竞争加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征得先机 优化生产管理流程,降本增效,成为企业重点关注方向
智慧互联型工业热网示范项目
本项目属于能源动力与信息技术交叉领域。 当前,我国正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目标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并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以实现多元化能源系统的供需动态平衡。依托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园区内建设集中式蒸汽热网公用基础设施,能显著提升工业园区能源效率,降低工业用能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这同时也对工业园区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供汽品质、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建模仿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制了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的智慧蒸汽热网运行调控平台。采用“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预测,基于预测的决策”的技术路线,构建了“物联感知-建模仿真-状态分析-优化决策-精准调控”的智慧互联蒸汽热网系统。基于工业互联网对复杂系统的连接能力,工业大数据和工业机理模型相结合的分析能力,智能并行计算的定量寻优能力,本项目实现了大型工业园区多源环状蒸汽热网系统的全时空感知、全要素联动、全过程优化。
工控系统如何应对等保2.0新要求
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逐步落地,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形势与需求发生快速变化,使得等保1.0,即2008年发布的《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其配套政策文件和标准,已经不再符合新技术、新业务场景下的网络安全保护要求。
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 管控系统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点多、面广、散布、规范性强的特性,受客观发展环境和主观发展要求多种影响,电力作业的安全制约要素呈现多样化、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趋势。随着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的架空线入地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上海公司”)面临的电力生产作业任务更加艰巨,作业技术更加复杂,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各类新技术、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手段需要同步创新。 但当前电力生产作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传统生产作业跟踪、监督及反馈渠道缺乏有效手段,致使项目未按计划严谨执行;二是分包项目安全管控难度较大,安全管控措施落地实施有待加强,安全生产中仍存在较大隐患;三是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导致现场作业安全监督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到位。 为此,国网上海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了大、云、物、移等前沿技术、装备,开发完成了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通过强化作业计划刚性执行、强化安全规范管控、强化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创新性的形成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技术成果。
基于数字赋能的智慧审计模式构建和实践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审计服务、价值增值、数字化审计”的审计信息化规划,启动数字赋能的智慧审计模式构建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数字化审计和智能审计建设,推动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革命的有机融合,实现审计数据与业务的全面对接,在基于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的数字审计管理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成果研究过程中,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广东电网数字审计分析及应用平台,围绕审计管理工作流程、审计业务持续创新和审计工作数字化保障三个目标,通过对公司经营业务领域的审计关注点进行梳理,对应建立审计策略,对可转化为计算机逻辑的审计策略进行语句编辑,开展对海量业务数据分析和挖掘,筛查审计疑点,全面支撑审计业务数据需求。公司审计部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审计单兵作业装备试点单位,对智能技术和审计业务融合可行性进行现状调研,通过集成较为成熟的智能工具,如OCR、讯飞语记、扫描全能王等,解决现场审计作业中的智能取证、远程通讯、数据共享等多个应用需求。公司按照网公司“持续提升审计数据中心建设水平”的工作部署,司建立了数据审计中心并正式运转。该中心基于公司大数据平台的业务数据对接,归集包括营销、财务、资产等67个业务系统自2012年以来的实时数据,数据容量573TB。通过指标预警、风险预警、预警服务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连续性监控,开展“无声审计”。公司审计部以审计监控中心作为数据分析的“最强大脑”,组建了“一对多”的后台支持性团队,团队由业务审计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以及电网业务技术专家组成,统一为各现场审计组提供后台数据分析支持。通过“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远程+现场”的审计模式,数据分析团队将审计线索和疑点推送至现场审计组,由审计组应用审计作业装备进行核实取证后反馈结果,形成“联动作战”的合力,有效提升了审计精准性和效益性。
光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微网系统
充分发挥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在光热产业和配电领域的优势,集成多种能源技术路线,建成发、输、配、用、储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园区型多能互补智能微网。集成太阳能光热+光伏+风电+市电、储电+储热+清洁供热、交直流+高低压+充电桩等技术和工程实现,采用“互联网+”将示范区内多种能源供应和消纳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控运维平台,实现整个工业园区的多能互补和电热冷汽四联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