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基于情景分析,中国2020-2035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8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16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品牌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2-PP-01)资助
大容量骨干OTN设备-FONST 6000
FONST 6000产品是烽火通信推出的基于统一交换体系的分组化的光传送设备,最大支持100GE和OTU4的业务,支持光电混合调度及WSON网络,支持ODU0/1/2/3/4/flex,实现4×STM-4信号到ODU1的封装和映射,实现电力业务的快速开通、调度和智能恢复。烽火OTN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建设了全球第一条电力100G干线——广东省干OTN网络、南网主干OTN网络,并且在陕西、江苏、甘肃、重庆等多地均有应用。
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安全思考
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即"物物相连”,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关于征集IEEE PES 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物联数据传输及信息交换技术分委会理事成员的通知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经筹备委员会研究决定,拟增设电力物联数据传输及信息交换技术分委会,秘书处设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由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召集。现面向行业征集分委会理事成员
电力行业SPN设备-CiTRANS 650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承载网的带宽、调度灵活性和服务质量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烽火依据SPN切片的小颗粒技术,CiTRANS 650设备应运而生。该产品同时具备以太分组交换和SE-XC层交换能力,不仅能灵活调度分组业务,还能通过SE-XC交换提供业务的硬管道隔离和带宽保障,可高度匹配新型电力系统的业务需求。
DJSF2699型单相电子式直流电能表
一、技术(产品)总体描述 直流电能表主要用于直流电能测量和计量,高电压等级大负荷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精准计量。多种供电工作方式,具备多种通信协的高可靠性、精准直流计量产品。 二、技术性能指标 1、高精度直流电能量计量功能; 2、具有电压、电流、功率等直流电参数测量功能; 3、具有分时计费功能,费率参数可设置; 4、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内置硬件时钟电路; 5、具有丰富的液晶显示和掉电显示功能(显示项目可设置); 6、支持多种冻结功能、事件记录功能及报警功能; 7、具有一路RS485接口,同时支持面向对象的用电信息数据交换协议和 DL/T 645—2007通信规约; 8、安装方式支持:壁挂固定式和导轨固定式。 三、应用领域 1、直流充电桩和充电机领域; 2、直流系统测量及计量领域; 光伏直流测量和计量领域
IEC 61970- - 555/556电网模型和图形两项国际标准
IEC TS 61970-555 CIM based efficient model exchange format(CIM/E)和 IEC TS 61970-556 CIMbased graphic exchange format(CIM/G)是中国首次主导制定的电网调度控制领域国际标准,解决了电网模型、图形的实时交换与共享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完善了 IEC TC57 标准体系。标准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电网调控机构间以及与各类变电站和发电厂之间的模型和图形实时交换与共享技术,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并带动了我国电网调度控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首次提出了电网模型实时交换技术规范,实现了模型描述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的统一;首次提出了高效电网图形实时交换技术规范,实现了电网图形描述的规范性和互补性的统一。 在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核高基和国家 863 等项目的支持下,联合 20 多家单位开展攻关,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获授权欧亚专利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发表论文 18 篇;相关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整体国际领先水平。标准成果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CIM/E 模型处理效率提高近百倍,CIM/G 图形解析效率提高约 20 倍,为欧洲和北美等世界各地调度机构之间实现大电网实时在线协调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标准成果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适用范围更广、应用规模更大、实时性更好。 作为 IEC TC57 标准体系中的核心标准,标准成果已被其它国际标准所引用;两项标准已成为相关国际市场招投标的技术标准;相关产品已应用到巴西、菲律宾、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标准成果已在全国 43 个省级及以上电网调控机构和 403 个(占比 78%)地级调控机构部署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县调、配调、变电站和发电厂。同时,在轨道交通、石化石油、水利枢纽、新能源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 长期互操作性 第2部分: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端到端品质码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 长期互操作性 第2部分: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端到端品质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