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基于情景分析,中国2020-2035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8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16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品牌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2-PP-01)资助
电力系统碳排放核算综述与展望
碳核算能量化分析碳排放数据,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从直接、间接两个角度出发,聚焦电力系统碳排放核算问题。直接碳排放主要源于源侧火电机组和电网侧SF6气体泄露。首先对火电机组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围绕特性、精度、适用范畴等,对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实测法进行分析对比,并简要说明了由SF6气体泄露造成的等价碳排放核算方法。其次,基于发电负荷等于厂用电负荷、网损及综合用电负荷三者之和这一关系,提出间接碳排放的定义,厘清直接、间接碳排放关系,并比较平均碳排放因子法与基于碳排放流理论核算间接碳排放方法的优劣。最后,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中直接、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展望未来考虑市场因素下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计及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的区域碳减排测算及分摊
在“双碳”目标下,特高压交流工程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消纳清洁能源、降低传输损失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但对特高压交流工程减碳效益的研究较少。以负荷落点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特高压交流工程运行减碳效益的量化方法。首先,对送受两端电力潮流分布进行模拟计算,确定输电通道潮流比例;其次,对电源区域进行电量平衡分析,确定工程输送清洁能源电量,结合碳排放因子测算负荷区域碳减排量,利用Shapley值根据贡献度计算工程的减碳效益;最后,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压交流工程能够通过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减少碳排放。
每15分钟更新一次电力碳排放因子 电碳计量关键设备及系统通过成果鉴定
3月13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国网山东、浙江电力和设备生产厂家研发的电碳计量关键设备及系统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电碳计量关键设备及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