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主辅一体监测及智能运维辅助决策系统研发与应用
本项目对海上风电场全景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相关系统。在监视方面,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全景一体化监控架构,首次建立辅控系统CIM 模型,实现了主辅设备的统一建模及海上升压站全数字化;功率预测方面,提出可在线校正的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针对高变化率的海风实时修正预测模型,解决传统预测模型自适应差问题,提升了海上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功率控制方面,提出计及多因素和约束条件下海上风电有功功率控制方法及计及多时间尺度的无功设备两层协调控制方法,攻克了大惯量风电机组有功功率调节慢且精度不高的问题,实现了风电机组、无功设备功率调节次数的最优化及无功电压精准控制;运维方面,提出一种大数据趋势特征拟合的海上风机故障预测方法,结合海洋环境数据,建立多种风机劣化概率随机模型,风电机组潜在性故障判别有效率可达85%以上,实现海上风电场预测性维护。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结论为:“项目内容具备推广应用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目前在国内外没有同类产品可以比较。在统一模型、统一监视方面,国内外无相对应技术或产品;在控制和预测方面,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率先建立的预测性维护体系,实现了海上风电场的智能运维。 项目成果已在25个海上风电项目中应用,对我国海上风电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海上风力发电企业考虑,有利于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维成本,改善运维人员工作环境,提升企业运维水平及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年均节约运维成本约100万元;从整个新能源发电产业考虑,能够提升海上风电场可控性,有利于促进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项目成果能够为海上风电项目后期运行维护、系统协调、电网服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平台,应用前景广阔。
海洋动力环境下海上升压站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 作为国家战略,海上风电是发展绿色能源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可开发容量约7.5 亿kW,潜力巨大。随着海上风电向更大规模、更远海域发展,海上升压站作为海上风电场电能汇集、升压、配电和控制中心,成为必备的配套设施,堪称“海上风电场的心脏”。海上升压站的功能要求与陆上升压站无异,但由于海上升压站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海上升压站长期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的腐蚀性环境中,部分项目位于强台风、高地震烈度、极端寒冷区域,使得海上升压站建设难度大、工程费用高、耐久性差。现行国际通用标准体系存在不适用于我国特殊条件的情况,设计理论尚未完全建立。 依托首批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苏发改能源[2013]1056 号)和华东院自主立项课题,结合亚洲前12座海上升压站的工程实践经验,项目组进行了近10年的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探索,研究海洋动力环境下海上升压站防灾减灾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海洋动力灾害工况下海上升压站结构整体性能分析、关键部位连接结构以及正常使用性能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的攻关,取得诸多重大突破,攻克重大关键技术,建立国内行业首部技术规范,首创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应用措施体系。本项目创新成果获浙江省优秀专利奖1项,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EI 4篇,中文核心6篇),主编国标1部、行业标准4部(及其中1部英文版),主编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1部。
重要里程!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施工完成
2022年7月23日,龙源振华承揽的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基础施工顺利完成,这标志着神泉二项目又一关键节点取得了重大胜利,为8月中旬升压站上部组块吊装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9月份神泉二首批风机并网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善惯性响应与一次调频的风电全直流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针对风电全直流系统并网给交流电网带来的系统惯量降低、调频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惯性响应与一次调频的变系数风电全直流系统协调控制策略。在惯量响应方面,网侧换流站采用惯性同步控制,直流升压站采用恒变比控制,实现直流电容对电网的惯量支撑及直流低压侧的直流电压对交流系统频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直流风电机组(direct current wind turbine,DCWT)附加变虚拟惯性系数的虚拟惯量控制,使风电全直流系统在不同频率响应阶段具备不同的等效惯量。在一次调频方面,DCWT采用超速与变桨相结合的减载运行方式,通过变下垂控制来改变其有功出力,充分利用不同风速下的备用容量,使风电全直流系统更有效地参与一次调频。仿真算例表明,文中所提策略改善了风电全直流系统接入后电力系统的惯性响应及一次调频。
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首台海上风电离岸型230千伏电抗器一次研制成功
6月19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旗下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首台海上风电离岸型电抗器(型号:BKS-60000/230)顺利通过出厂试验。该产品依托于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升压站工程,在业主共同见证下,首台产品全部出厂试验指标均满足技术协议要求。
利用外置式容性负载校验保护装置在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不同于常规水电站,其上库通常为人工开挖且无径流汇入,在调试初期无水可用(即缺少动力源),因此,必须要求电网向电站提供电力,保证安全可靠的厂用电和SFC电源,以完成首台机组的水泵工况调试进而完成上库蓄水。鉴此,倒送电试验势必成为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整组调试的第一步。 抽水蓄能电站倒送电试验是电站升压站、高压电缆(或GIL)、主变等配电设备受电并网的过程,相关保护装置(线路保护、主变保护、母线保护)带负荷校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然而,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厂用电设计负载较低,不能提供上述保护装置校验所需的电流,且电站内部也无法形成环流,在以往的抽水蓄能电站倒送电试验中,主变保护、母线保护都未进行带负荷校验,对于那些仅有单回出线的电站,甚至连线路保护也未进行带负荷校验。 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配电设备的保护装置未带负荷校验而投入运行,将可能引发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对电站和电网都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利用外置式电容负载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配电设备保护装置带负荷校验的技术方法,彻底解决了抽水蓄能电站并网的安全隐患。
湖南益阳沅江大榨栏湖50MW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本项目建设规模50兆瓦,场址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配套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光伏场区、升压站工程。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100MW光储一体项目并网
6月30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1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成为本年度山西省内第一家220千伏升压站带储能系统接入500千伏变电站成功并网的工程。
600MW/3600MWh!国内首个大容量高温熔盐储能调峰电站开工
该项目位于永昌县河清滩,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MW/600MWh高温熔盐储能绿色调峰电站,主要建设高温熔盐储换热区,堂规岛发电区,330kV升压站等。该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我国首个大容量高温熔盐储能调峰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