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客户导向型的营配调贯通协同服务机制
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发展变化,在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集五大体系完善提升和“五位一体”深化应用为契机,营销、运检、调控、信通等专业协同推进,开展了营配调贯通建设工作,完成了营配调基础数据全采录和全治理,开展了 95598 客户报修定位、故障研判指挥、停电计划安排、业扩报装辅助制定、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配网运维管控信息化等六项业务的深化应用,实现了“一套标准、一个源头、一张电网、跨专业一体化应用”的工作目标,构建了基于“营配调一张图”的客户导向型协同服务机制,确保营配调业务高度融合、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服务质量可靠优质。同时积极推广“互联网+供电服务”模式,实现了促进了公司内部专业管理和对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切实建立起后台支撑前台的“客户导向型”服务机制,有力助推公司“两个转变”和“两个一流”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期线损用高压电能测量装置校准规范
配电网同期线损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电网:挖掘应用线损大数据 构建高效治损闭环
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转变传统线损治理工作以指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同期线损系统中推广应用“降损闭环”功能模块。基于该模块,公司建立了线损异常智能监测治理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前三季度线损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同期线损用高压电能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安徽肥西县供电公司提高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7月3日,安徽肥西县供电公司工业园供电所、三河中心供电所、铭传供电所入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同期线损“百强供电所”。近年来,肥西县供电公司坚持“抓线损就是抓效益”原则,多措并举强化农村地区线损治理,全力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今年,该公司已有8家供电所成为公司同期线损管理“百强供电所”。
基于大数据的同期线损计算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同期线损计算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基于大数据建立起的同期线损管理系统,集专业协同、信息共享融合、监测分析、数据价值挖掘等功能于一体,是首个贯通发展、运检、调度、营销等核心专业的企业级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即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其核心产品目前包括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以及线损移动助手App。同 期线损管理系统已被应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分)部、27个 省 (自治区、直辖市)、335个地市、1921个县、2. 15万家供电所,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电网各层级、各专业、各环节电量与“四分”同期线损的月考核、日监测。
基于电网低碳转型的多级协同降损管理新模式
本项目围绕节能降损目标定位,构建“1233”线损管理新模式,以强化过程管理为导向,构建一套标准制度体系,建立一支降损专业队伍,实施一批精准降损项目,创新应用分相无功补偿、低压自动拓扑一张图等方法,建立智能高损分析平台、“M值”窃电预警平台有力支撑高损分析和治理,推进全网精准降损,助力电网低碳转型和提质增效。一是基于同期线损、理论线损科学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同期数据的双向校核,准确掌握管理薄弱环节和技术与管理线损构成。分层分类应用理论线损结果,明确线损合理区间,量化分析降损预成效。二是建立“三率四分五步”法精准研判。基于同期线损、理论线损、统计线损“三率”校核,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四分”穿透,负载、流变、无功、窃电、三相平衡“五步”查因,准确研判定位线损异常。本项目构建“穿透式”分析研判+“靶向式”高损治理体系,建立典型降损场景和市、县、所三级管理示范,梳理总结计量采集提升、电网经济运行、无功多级协调优化、三相不平衡治理等线损治理经验,统一治理标准和流程,形成符合降损增效目标定位的线损管理新模式和全省可推广的降损示范样板。
辽宁葫芦岛龙港区供电公司全力提升线损治理水平
7月24日,辽宁葫芦岛龙港区供电公司召开同期线损分析周例会,对各供电所上周线损指标进行排名,对指标靠后的供电所,指定党员技术骨干协助供电所全面分析高损台区,制订线损指标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