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62840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系列国际标准
本项目属于智能用电技术标准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模式和典型设计,建立了换电站区域安全控制机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统一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该系列标准建立了电池更换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了电池更换系统由电池更换站、支撑系统、可更换电池系统和供电系统组成;规定了电池更换站各子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要求;定义了电池更换系统的接口和分区;提供了电池更换系统的用例和电池更换站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在电气防护、机械结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项目组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历时 7 年科技攻关,获授权专利 6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7 篇。期间,项目组联合法国雷诺、德国 VDE、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等国外企业,开展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项目组在国内联合车企、科研单位开展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编制,支撑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科研试验条件,验证充换电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该系列标准的创新成果如下:1)国际首套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 IEC 标准,填补了电动汽车换电技术国际标准体系空白,迈出了中国主导制定电动汽车充换电国际标准的第一步;2)首次给出了电池更换系统分区权限、用例和解决方案,提出了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适应不同种类电池箱的全自动及半自动电池箱更换技术;3)形成了IEC 领域首套集电气防护、机械结构和通信接口等多行业、跨专业融合的国际标准,提出了一种电池更换设备对电池箱的快速、精确定位方法,增强了系统对车辆停靠位置及姿态的适应能力;4)基于该系列国际标准研制的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带动国内外产业发展,遵循该标准建成了国内首个电动乘用车底盘换电示范工程,为国外电动公交车换电系统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该系列标准为国内外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施企业提供了设计和建设依据,提高了电池更换技术的安全性及一致性。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构建了标准化的电池更换站,成功支撑了奥运会、G20 等重大活动保障车辆工作,并在法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推进示范试点。近三年,依据该系列标准设计开发的充换电系统已在 10 多个省份取得广泛应用。该系列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国际间标准合作,全面支撑了我国标准“走出去”战略。
电网可控融冰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大规模应用
输电线路覆冰导致国内外电网多次大面积瘫痪。导地线覆冰使设备损坏、供电中断,不可控脱冰使灾害扩大,电网急需及时、快速、可控、安全除冰手段。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南方电网支持下,该项目历经10年持续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攻克电网可控融冰关键技术,研制成套设备,建立起完整的电网融冰技术体系。 该项目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批可控电流源型融冰装置、首批输电线路融冰自动接线设备,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得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2009-2017年在我国电网110kV及以上线路实施融冰超过1400次(地线融冰超过200次)。项目新增销售额200.41亿元,新增利润14.35亿元、节支超过20亿余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周强:专攻新能源发展关键技术
周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集群控制技术、首席研究员、三级专家,曾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参与研发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重点科技成果奖项。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北斗电力应用创新竞赛暨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北斗系统在能源电力行业的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建设新一代空间基础设施和重大应用场景,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和自主可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定于2021年2月~5月开展以“斗转互联·时空智能”为主题的北斗电力应用创新竞赛暨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竞赛”)。
关于举办第三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电力行业智能巡检作业技术专题赛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 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中关村智能电力技术产业联盟智能巡检专委会、EPTC 电力机器人专家工作委员会、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第三 届能源电子产业大赛—电力行业智能巡检作业技术专题赛,为国家科技项目布局提供新思路。
国家能源局: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年度公开项目申报指南
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年度公开项目申报指南,其中提到,根据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将2024年度公开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约5.6亿元(战略前沿技术类0.2亿元、重大技术装备类3.6亿元、重大示范验证类1.8亿元)。
配网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微纳器件及电力智能传感技术专家,分别从中科院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获得工学博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能源互联网智能感知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国家奖励办、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奖励办等机构的评审专家,中国智能配电与物联网联盟理事、上海电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委会委员、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等2家SCI国际学术刊物特邀编委。主持完成国家级H863计划专项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应邀国际学术著作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美国专利2项,作为特邀报告人/分会场主席或组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5次。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度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创新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