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主动防御技术体系白皮书(2023)
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智能化的背景下,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已知的电力系统风险,新型电力系统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积累建立了一套防护体系,主要包括面向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防护。然而,由于攻防信息不对称性、认知逻辑缺陷、防护方案与电力系统可用性需求冲突等问题,现有防御技术体系难以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全面有效的深度保护。为解决现有防御技术体系的不足,迫切需要研究基于主动防御方法与技术的新型防御技术体系。主动防御方法与技术包括拟态防御、可信防护、内生安全等,具备动态可靠、适配性强、多维防御的特点,被认为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潜在方案,协调识别、保护、检测、响应等多个环节,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主动协同安全防御。本白皮书总结新型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已知和未知威胁,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设计了“识别(Identification)-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IPDR)”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主动安全防御技术体系,提出一套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动防御参考模型,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的防御能力。本白皮书旨在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做出贡献,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领域的研究者、从业人员和相关利益方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同时,呼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制定,为智慧能源时代的安全构建坚实基础。
南方电网信息化建设之路及未来发展思考
坚持“诚信、服务、和谐、创新”的企业理念,以打造“数字南网、智慧南网”为目标、以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核心,坚守网络安全底线,按照“双模IT”建设模式、自主可控原则,固化优化现有信息系统、深化协同应用,积极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有序推进云化、服务化、开放式的IT架构升级;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2020年初步建成“数字南网”,实现业务应用移动化、运营管控可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IT架构云化、安全防御体系化。助力公司“一主两翼、国际拓展”产业布局,支撑公司建成“两精两优”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考虑源网协同支撑作用的含新能源电力系统网架重构决策优化方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增多的极端事件,研究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系统恢复方案,对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含新能源电力系统网架重构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核密度法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建模;其次,考虑新能源并网和运行对网架强度的要求,实现了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约束的线性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协同新能源、储能、常规机组和输电网络恢复的网架重构优化模型,并提出双层优化策略以提升模型求解效率。基于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的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免疫机制下的配电网安全防御系统构建
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智能电网的发展,使配电网成为支持需求侧响应、承载大量分布式电源与可平移负荷的重要平台。配电网供方主导、单源辐射状的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供需互动、源-网-荷-储多元协调的智能化新型配电系统逐步形成。 作为实践“电能替代”战略的终端环节,智能配电网以电力为纽带,以先进的互燃气系统、热力联网信息技术、储能及多种能源转换技术为基础,实现与交通系统、系统等领域的互联。 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配电信息物理系统逐步完善未来的智能配电网将发展为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智能化系统以“管住中间、放开两端”为主导思想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使配电网成为汇集发电聚合商、配网运营商、负荷聚合商等多利益经济体的交易平台。各利益主体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多方博弃,将深刻影响着未来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调度等谱多环节。
电力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探索与实践
基于对人工发展态势和人工智能安全需求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当前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研究方向,并介绍了电力行业网络安全大模型技术路线以及当前取得的成效。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分析了大模型安全风险以及电力行业大模型安全防御技术手段,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