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化转型的配电网统一信息建模与应用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从传统信息化建设向数字化转型阶段迈进,对统一数据模型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需求,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从源头主动应用统一数据模型,推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支撑公司战略落地。其中,电网资源领域以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和网上电网建设为依托,聚焦构建“发一输一变一配—用一新”全环节的“电网一张图”,以及基于“一图三态”的全网基础共性业务优化情况,遵循IEC 61970/61968/62325等国际标准,重点完善主、配网侧相关逻辑模型设计,主要涉及电网域、资产域、综合域等。国网公司配网模型通过在两系统一平台模型建设、配电物联网模型建设、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模型建设等方面已开展多项建设工作,从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三方面完成统一信息模型成果积累。实现电网数据深度融合、业务系统协同交互、业务应用标准化构建的支撑作用。
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白皮书(2023)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两化融合、互联网+、一带一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一批国家战略制定和新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网络流量高增长,结合企业及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驱动着数据中心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演进。随着业务应用数据大集中,以及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提出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也带来了数据中心运行风险的大集中。当前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元宇宙应用深入探索,在银行业后,将诞生更多对数据中心及信息技术系统高度依赖的行业,数据中心对提升全社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巨大,数据中心服务的中断不再是数据中心自己的事,将会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风险,数据中心安全生产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根本,也给数据中心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国标GB/T42581-2023《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准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标准采用GB/T40755-2021《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指南》给出的能力框架,针对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为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提供了评价方法,全面地指导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能力建设和提升,弥补了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效果缺乏量化衡量的问题。本标准也是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第一部行业应用国标。为给国内各类数据中心组织,实施GB/T42581-2023提供参考,促进国家标准落地,国标编写组组织相关核心成员编写了这本白皮书。
南方电网信息化建设之路及未来发展思考
坚持“诚信、服务、和谐、创新”的企业理念,以打造“数字南网、智慧南网”为目标、以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核心,坚守网络安全底线,按照“双模IT”建设模式、自主可控原则,固化优化现有信息系统、深化协同应用,积极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有序推进云化、服务化、开放式的IT架构升级;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2020年初步建成“数字南网”,实现业务应用移动化、运营管控可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IT架构云化、安全防御体系化。助力公司“一主两翼、国际拓展”产业布局,支撑公司建成“两精两优”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智能蓄电池新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介绍
传统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监测装置都是相互独立,蓄电池监测设备大多数安装繁冗,接线过多,需离线处理,在蓄电池智能管理、故障研判方面有所欠缺,在电池远程自动放电、修复方面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等一些技术瓶颈,已经不适应当前在电力、通信、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大规模应用蓄电池的检测管理要求。基于蓄电池与监测一体的智慧电池技术,PLC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建立一套智能的专家型的电池诊断策略系统,兼顾安全性监测以及全周期寿命管理,彻底改变传统蓄电池监测结构,无需布线安装,对电网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现实意义。
变压器生产数据多维度分析及应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电网系统中产生和收集的数据量逐渐增加,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包括设备台账、缺陷、故障、状态、试验检修等大量生产数据。这些数据蕴藏着许多与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规律和特征。 数据分析深度不够,对指标变化的原因没有深入挖掘,很少开展数据挖掘及多维度分析;各层级(特别是地市局层面)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维、检修仍以经验依赖为主,数据驱动管理理念尚未形成。 因此,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辅助公司把握电网生产运行内在特征,辅助管理决策,提升管理精益化水平,是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
电网营销综合管理平台
电力营销综合管理平台(产品名),采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满足电力营销市场专业化、复杂化和多场景需求,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技术,构建营销、采集、售电一体化云平台,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推进电力营销业务发展同时,实现电力营销业务延伸,使其成为能源服务的重要环节,在电力营销服务上提升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及企业能源信息化建设的拓展能力。未来,可对企业发展决策做出科学判断,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挖掘潜在增值业务,提供全方位的客户服务及用电服务,帮助客户改进设备,实现节能、增效目标等。
2024年能源网络安全大赛暨能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大会会议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加强能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促进能源网络安全创新实践与先进经验的交流分享,提升能源行业网络安全水平,增强能源网络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助力我国能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定于6月在江苏宜兴举办“2024年能源网络安全大赛暨能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大会”。
大型企业集团社团工作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为了适应国家社团管理改革形势,发挥社团沟通企业与社会的作用,满足国网公司规范化管理要求,分析改进公司社团工作管理机制,提出基于“差异化、规范化、价值最大化”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为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以研究国家社团管理改革新形势、挖掘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借鉴外部单位优秀管理经验为导向,广泛开展现状调研。充分考虑公司管理层级架构,多元化经营管理业务现状,树立“分层、分级、分类”工作理念,确定“三化”工作思路,即审批管理差异化、日常管理规范化、作用价值最大化。根据公司组织架构,按照“分层分级分类”工作理念,实行“统一管理、两级审批、分级负责”与“职能归口、专业配合”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构建形成纵向上下联动,横向专业协同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为落实“三化”工作思路形成组织保障。坚持对国内社团工作以“集中审批”与“自主审批”相结合,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和管控模式优化要求,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单位实际需求,制定应用不同的审批策略,明确国际性社团工作管理要求,以“差异化”促进社团工作审批管理科学高效。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层级的单位、不同层级的社团,包括会费支付、活动参与、档案管理等在内过程管理业务事项工作制度,细化管理标准,强化制度执行,全面提升社团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以追求成效、衡量价值为核心,建立由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分专业实施的社团作用评价与联动退出机制,制定评价标准,分别由各专业部门围绕社团关键要素和核心价值,实施全面评价,退出无作用社团,以评价推动社团作用价值最大化。加强社团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修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社团工作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将社团工作管理相关改进做法进行固化,保障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通过对国网公司社团工作管理的研究实践,实现社团工作科学、规范、高效管理,解决了对社团作用评价不能量化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社团作用发挥,满足了公司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降低了资源成本。
变电主设备生产数据多维度可视化分析与应用
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网生产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包括设备台账、缺陷、故障、状态、试验检修等海量生产数据,这些数据蕴藏着许多与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规律和特征。因此,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辅助公司把握电网生产运行内在特征,辅助管理决策,提升管理精益化水平,是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该成果可扩展能力强、应用性广。各基层供电局可根据日常实际工作需要(如设备采购、运维、检修等方面),参照本成果工作技术路线,制定各自所需的可视化分析模板。该可视化技术上手简单、可操作性强。使用者无需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专业背景即可应用该技术,使用简单、直接,可大大节约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