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南电力创新审计模式 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1月30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2023年第一批审计项目审前数据分析工作。借助数字化审计工作室和数字化审计平台,该公司本部及8家供电公司的审计人员线上协同开展业务数据抽选和筛查,梳理审计重点和问题疑点,推动现场审计精准定位、靶向发力。
基于数字赋能的智慧审计模式构建和实践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审计服务、价值增值、数字化审计”的审计信息化规划,启动数字赋能的智慧审计模式构建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数字化审计和智能审计建设,推动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革命的有机融合,实现审计数据与业务的全面对接,在基于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的数字审计管理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成果研究过程中,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广东电网数字审计分析及应用平台,围绕审计管理工作流程、审计业务持续创新和审计工作数字化保障三个目标,通过对公司经营业务领域的审计关注点进行梳理,对应建立审计策略,对可转化为计算机逻辑的审计策略进行语句编辑,开展对海量业务数据分析和挖掘,筛查审计疑点,全面支撑审计业务数据需求。公司审计部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审计单兵作业装备试点单位,对智能技术和审计业务融合可行性进行现状调研,通过集成较为成熟的智能工具,如OCR、讯飞语记、扫描全能王等,解决现场审计作业中的智能取证、远程通讯、数据共享等多个应用需求。公司按照网公司“持续提升审计数据中心建设水平”的工作部署,司建立了数据审计中心并正式运转。该中心基于公司大数据平台的业务数据对接,归集包括营销、财务、资产等67个业务系统自2012年以来的实时数据,数据容量573TB。通过指标预警、风险预警、预警服务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连续性监控,开展“无声审计”。公司审计部以审计监控中心作为数据分析的“最强大脑”,组建了“一对多”的后台支持性团队,团队由业务审计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以及电网业务技术专家组成,统一为各现场审计组提供后台数据分析支持。通过“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远程+现场”的审计模式,数据分析团队将审计线索和疑点推送至现场审计组,由审计组应用审计作业装备进行核实取证后反馈结果,形成“联动作战”的合力,有效提升了审计精准性和效益性。
贯通监督工作机制 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调峰调频专业运营公司,在建项目27个,运行电站27座,分布在20个省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新源公司相继开展了巡察、纪检、审计、协同监督等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各自作用,但仍需要深挖监督潜力,贯通监督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面、协同高效的体系,促进各方面监督工作各司其职、衔接顺畅、贯通融合、系统集成,既增强专项监督作用,又提升综合监督效果,破解监督难题、提升治理效能,保障企业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发挥专业优势,优化协调协同机制。着力构建巡察、纪检、审计、协同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工作体系,增强专业监督动能。创新开展“一托二”巡察模式、开展廉洁风险防控“析讲评”以及纪委书记“下一线”活动,拓宽发现问题渠道。探索形成了具有新源公司特点的四种问题线索核查方式,做细做实纪检监督,严格纪律约束;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建设“全过程跟踪”“数字化”审计模式,拓展审计监督广度,保障经营质效;坚持将职能部门协同监督与廉洁风险防控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职能部门专业优势。突出同向发力,完善系统集成模式。克服新源公司点多面广、管理链条长、历史沿革复杂等问题,创新错位监督、专项监督、组合监督、交叉监督“四种方法,打通各项监督之间的专业壁垒,充分发挥了“大监督”合力,进一步提升了监督效能。强化系统保障,支撑科学高效体系。建立了涵盖体系、人员、技术、智库等全方位保障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强监督队伍、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智库资源,确保监督体系完善、队伍专业、手段先进、探索科学,有力保障了监督体系高效运转。 贯通监督工作机制消除了监督深度、广度和力度受限的瓶颈,形成了监督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良性机制,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显著。推动制定修订制度112项,完善了制度流程,弥补了企业管理漏洞。通过贯通监督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落实优化抽水蓄能运营模式、基建管控模式、抽水蓄能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混改、研究推进上市等一揽子措施,助推了新源公司跻身国家电网主导产业范畴,实现了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贯通监督工作机制相关经验和做法得到多方认可,打造了“廉洁新源”名片。
国网天津电力应用数字化手段 以全量数据分析推进审计全覆盖
11月16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完成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现场审计工作,全面核查了在数字化前置审计阶段发现的9个疑点数据。今年,该公司开展的9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部采用了集中式数字化前置审计模式,通过全量数据分析推进审计全覆盖,使项目审计时长缩短30%以上。
智能化内部审计新模式 ——VARIABLE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信息化的发展给内部审计履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随着大数据带来的新一轮信息化革命,新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也随之而来,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综合的经济监督部门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数据和信息驾驭能力受到考验,风险发现的综合能力受到挑战,对审计的增值服务要求更高。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变化与挑战,内部审计需要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并主动推进。国家审计始终将信息化作为审计的重要手段逐步地推进。通过“金审”工程的建设,国家审计信息化经历了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央企业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数据综合利用的有关要求,南方电网公司也积极探索研究智能化内部审计新模式。本课题创新提出“VARIABLE”审计模式,即“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VA)、风险导向的(R)、智能化分析(IA),基于大数据的(B)、学习型(L)、嵌入式的技术(E)来实现”的内部审计新模式。项目以南方电网公司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在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审计数据中心,不断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充分应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形成一套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和审计数据安全体系,进而实现对审计信息的全面获取、充分整合、有效应用和广泛共享,拓展审计的宽度、高度、深度,提升审计能力,最终实现“平台+数据+服务”的智能化审计模式。该智能化审计模式,使得公司内部审计模式更加科学化、审计覆盖面大幅扩大、审计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审计活动形成的一系列资料与成果,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规范化存储与管理,形成了高价值的审计资源库和审计成果库,有效用于公司战略决策支持,推进依法合规经营,提升审计增值服务。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审计模式实践也对南方电网公司全面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