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对省级电网稳定性影响
基于不同种类分布式新能源的暂态特性,建立各种新能源的典型模型,聚合为考虑分布式新能源的有源综合负荷模型,用于对工程实际省级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所提方法能有效反映新能源的低电压穿越、切机等特性对省级电网稳定性的复杂影响,其中火电机组直接退出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运行会导致大电网稳定性下降,当火电机组处于调峰状态时,对大电网暂态稳定性影响较小。
火电机组除尘系统运行优化技术导则
火电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33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技术
为推进“双碳”政策的实施,消纳波动性较强的新能源并网发电,当前对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要求越来越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机组在深度调峰低负荷运行工况有着先天优势,但实现20%以下的超低负荷运行依然面临众多的困难,如炉内流化的稳定性、氮氧化物的排放及炉内局部超温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以某330 MW CFB锅炉的深度调峰技术应用为例,介绍了输煤筛分破碎系统、风帽节流圈、下二次风管等机组部件的改造,并配合烟气再循环等技术应用,成功实现了18%的超低负荷深度调峰运行,同时也很好地控制了NO x 的排放。最后总结了CFB机组超低负荷深度调峰技术的关键点和难点,对深度调峰运行带来的潜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借鉴作用。
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为应对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模型。首先,从系统负荷变化引起常规火电机组启停的角度出发,将典型场景下的短路电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机组启停状态下的约束,通过对风电场集电系统的结构等值研究风电场的等效表达式,引入考虑风电接入的短路电流约束。然后,确定电网扩展规划总体思路,以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考虑储能、需求侧响应以及短路电流约束的电网规划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最后,以IEEE-RTS 24节点系统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睿渥HNICS-T316 DCS系统
睿渥HNICS-T316 DCS 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是按模块化、标准化理念,采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设计的系统,可提升DCS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水平,降低被攻击破坏的风险,保障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睿渥DCS在国内火电厂的推广应用对改善国内火电机组基础设施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包括发电厂新建工程主控、公用及辅控DCS控制系统的成套供货与现场服务,在役机组工程主控、公用及辅控DCS控制系统改造的成套供货、调试、优化及现场服务。
防止火电机组一次风机失速抢风引起熄火的系统和方法
电厂中一次风机为煤粉输送提供动力,由于其管道阻力大、风压高、流量变化大,更容易出现失速和引起抢风。一次风机抢风,是指并联运行的两台一次风机,突然一台风机电流(流量)上升,另一台风机电流(流量)下降。此时,若关小大流量风机的调节风门试图平衡风量时,则会使另一台小流量风机跳至最大流量运行。在风量调整投自动时,风机的动叶或静叶频繁地开大、关小,严重时可能导致风机电机超电流而烧坏。
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在线监测优化系统
汽轮机阀门流量函数的合理设置是火电机组功率控制效果的重要保障。当汽轮机阀门流量函数与实际阀门流量特性存在不匹配时,将导致功率控制非线性问题加剧,从而造成实际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功率控制稳定性下降,严重时会引起机组功率振荡乃至电网低频振荡。根据数据统计结果,2015~2017年湖南省内共发生9次火电机组功率振荡,其原因均与阀门流量函数设置有关。而在全国范围内,由阀门流量函数设置问题引起的火电机组功率振荡乃至电网低频振荡也不在少数。因此汽轮机阀门流量函数是影响火电机组功率振荡的重要因素。 目前,阀门流量特性及优化试验是确定阀门流量特性问题和优化阀门流量函数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该试验往往是在机组已经存在阀门流量函数设置问题并产生相应后果(如一次调频性能下降、功率振荡等)后展开的。这是一种“治已病而非治未病”的治理思路,无法实现阀门流量特性问题的主动防治。 针对现有技术手段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开发了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在线监测优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阀门流量特性的在线监测和阀门流量函数的滚动优化,使机组始终避免出现由阀门流量特性引起的一次调频性能下降、功率振荡等问题,最终实现功率振荡问题的主动防治。
考虑网损的电力系统节点边际碳势理论研究与建模
用于电力系统碳排放计算的宏观核算法和碳流分析法未考虑网损、阻塞因素对电网边际碳排放的影响。为实现电网碳排放指标的精细化分析,建立考虑网损的电力系统节点边际碳势分析模型。考虑火电机组煤耗特性建立了机组的边际碳势模型;基于交流潮流模型,建立电网网损灵敏度模型;进而提出电力系统节点边际碳势的计算方法,并考虑网络阻塞因素进一步改进了该方法。采用IEEE 14节点系统和某500 kV实际系统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分别分析了低碳和非低碳调度模式下节点碳势的变化规律;发现考虑网损后节点的正、负向边际碳势存在一定差异;网损因素也使得电网各节点边际碳势各异,考虑网损的模型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节点边际碳势信息,可用于开展较为精准的实时碳排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