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9条 现场作业
PPT

南方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9-12-06

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要求,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将先进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三商”转型。配电网做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及服务客户的桥头堡,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以透明、可控、自愈的智能配电网为建设目标,以简单、实用、可靠为建设原则,通过信息化、自动化以及目前“云大物移智”等智能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和运维管理穿透力。通过智能装备、现场作业、状态监测、态势感知、智慧运行等领域的智能技术应用建设,实现配电网的可观、可测、可控,建设集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于一体的智能配网运行管理体系,提升配网业务的全面监测、预警指挥能力。结合公司的实际,对相关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建设应用,开展了智能配电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配电网
1261次浏览
成果

基于云平台的输电慧代维APP研发和应用

发布日期:2019-06-04

南京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维管理面临着体量大、基层班组结构性缺员、外破压力持续增大、精益化管理不够深入等问题,而输电目前下属代维、抢修队伍众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场生产数据(包括隐患、缺陷、检修、巡视等)以及人员工作巡视管理效率偏低,缺乏统一的平台将生产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以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生产中还存在各种信息不一致,人员意工、误工,以及现场作业质量无法及时跟进和管控等问题。 为加强输电代维精益化管理,实现利用“云、大、物、移”信息化工具实现对代维班组以及值守等生产人员的现场巡视、值守、缺陷、检修等信息的全面及时掌控,同时输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去建设研制一个基于云平台的输电慧代维APP,以统一规范管理各项生产行为,实现统一平台大数据分析,最终提高生产效率显得非常必要。

745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构建两级生产管控中心——强化业务管控 推进设备管理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22-10-11

“目前全省数据情况正常,存在Ⅱ级及以上现场作业风险1项,五级电网风险6项,均已落实现场安全管控措施。”10月9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管控中心值长王艳军通过“生产管控平台”掌握全省设备运检风险情况,完成当日工作交接汇报。

487次浏览
PPT

南方电网电力通信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4-04-30

数字化转型和发展AI成为国家战略,并赋能千行百业产业焕新升级。本报告围绕电力通信网自身的运行管理及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对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数字电网建设等需要,首先介绍了电力通信网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探索,围绕数据、业务、人工智能技术三轮驱动的通信哑设备资产数字化、现场作业远程化、远程作业智能化、通信网络自智运维管控化方面的实践案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分享,最后对下一步AI赋能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478次浏览
PPT

配网带电作业智能化安全辅助装置

发布日期:2023-03-30

近年来配网不停电作业量激增,为提升作业安全性和规范性,项目打造了一套以智能算法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配网带电作业智能化辅助装置。 装置由智能穿戴模块、智能设备模块、智慧作业平台共同构成,根据配网不停电作业安全要求,以多维传感感知融合技术实现作业流程数据覆盖,同时结合AI算法实现全流程智能研判,实现安全风险识别、作业实时告警以及作业后及时复盘反馈,确保作业人员动作和设备使用的规范性,加强生产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提升安全作业水平。

474次浏览
成果

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 管控系统

发布日期:2019-05-30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点多、面广、散布、规范性强的特性,受客观发展环境和主观发展要求多种影响,电力作业的安全制约要素呈现多样化、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趋势。随着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的架空线入地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上海公司”)面临的电力生产作业任务更加艰巨,作业技术更加复杂,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各类新技术、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手段需要同步创新。 但当前电力生产作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传统生产作业跟踪、监督及反馈渠道缺乏有效手段,致使项目未按计划严谨执行;二是分包项目安全管控难度较大,安全管控措施落地实施有待加强,安全生产中仍存在较大隐患;三是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导致现场作业安全监督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到位。 为此,国网上海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了大、云、物、移等前沿技术、装备,开发完成了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通过强化作业计划刚性执行、强化安全规范管控、强化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创新性的形成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技术成果。

关键词:
421次浏览
成果

电力二次系统现场作业本质安全“双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1-04-23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的大规模投运,我国电网已从省内省间联网成为区域互联:同时,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电网特性变化,电网规模巨大且复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大电网安全越来越依赖“三道防线”,而“三道防线”的安全可靠又取决于电力通信、监控、继保和安控等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2015年乌克兰电网和2019年委内瑞拉电网的崩溃,证实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攻击电网已成为现实。国家电网公司调度3.8万座变电站、50多万座电站,作业现场点多面广,一旦管控不到位,极易遭受病毒感染或恶意攻击,进而可能导致电网控制设施损坏、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发生敏感业务数据泄密等事故和不安全事件。 电力生产作业传统上“重一次、轻二次”,网络和信息系统更是“重业务功能、轻安全措施,重开发建设、轻持续服务”。目前,- -次设备现场作业严格执行“安规”,已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控。但二次系统的作业无规程依据来规范,主要依靠人的经验,作业行为随意性大,极易导致电网设备误动或拒动;同时,二次系统的运维检修高度依赖厂家,第三方调试设备随意接入电力监控网络系统等,极易引入病毒或遭受恶意攻击。 电力系统管理层级多(五级调度),同时二次系统.集成和交互关系复杂,安全措施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一项通信检修业务,可能搭载国调、分调、省调、地调等多个层级的保护、监控、安全自动装置等多个任务;此外,随着专业化管理的形成,一二次设备管理分离,管理流程相互嵌入和可能的界面不明晰,容易引起二次设备作业的不安全现象。综上,为强化电力通信、监控、信息等二次系统现场作业安全管控,迫切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以规范作业流程和作业人员行为,保障大电网安全。

385次浏览
成果

电力作业现场移动视频安全帽

发布日期:2021-04-28

电力现场生产作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作业现场点多、面广,高空作业、带电作业、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作业任务量大、繁重等特点。因此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人为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旦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失安全事故。 早期的现场安全管控工作仅仅依靠文件要求、文字反馈、现场检查、暗访等手段来有效地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但对于电力施工“点多、面广、周期不定”的特点,却不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耗费大批人力、物力、财力。 为了实现电力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公司研发了“电力作业现场移动视频视安全帽”管控系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形成了泛电力物联网一智能AR可穿戴眼镜与红外感应安全帽通过远程信息化手段,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提供一个实现电力作业现场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多维的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实现全员(地市公司、县级公司、管理部门、生产班组)、全过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专业(变电检修、输电检修、配用电运检、变电运行、电网调度、电能计量等)、多维(电网、设备、作业特点、作业环境、人员因素、现场风险源等)的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及时发现现场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实现对生产风险的“事前监测、事中监控和事后监察,使生产管控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真正将风险管控融合到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为国家电网公司《安规》贯彻找到切实的落脚点。

354次浏览
PPT

变电智能巡视及感知技术应用

发布日期:2023-11-02

遵循国网公司变电运维“两个替代”工作要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助力变电运维数字转型,提升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水平,降低变电运维作业风险、提高设备管控能力,面向变电运维工作“例行巡视”等典型场景,研制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通过应用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运维人员开展远程无人巡视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以“机器代人”促使现场运维人员转变工作思维与作业方式,提升管理部门对生产实时业务管控力和专业管理穿透力,为全面深远且可持续地提升变电站运检业务的效率和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48次浏览
成果

计量回路投运前正确性分析仪

发布日期:2019-05-30

该设备及方法可在行业全面推广,涉及到计量装置投运前验收、定检预试等工作都可以使用此设备,现已在曲靖局本部,两家县级供电企业推广使用,使用效果非常好,很大程度上缩短作业时间,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现场作业条件限制,降低现场作业难度;有效辟免丁恢复二次回路时人员失误造成的计量回路差错等情况。 在技术创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行业内领先,方法巧妙、可靠、高效且易于实现,该设备成本低廉,批量生产一套预计在2000元左右,现已具备形成产品的属性,具有全套自主研发测试技术资料,可复制性强,且市场未出现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
345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7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8

王志伟:全面推进合规管理 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9

4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西安发布2023年北跨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10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有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