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4条 知识产权
报告

中国信通院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

发布日期:2023-04-25

自 2017 年启动 5G 标准制定工作以来,3GPP 已于 2022 年 6 月完成 5G 标准第一阶段的制定工作。2021 年,3GPP 立项通过 5G 标准 Rel-18 版本的首批项目,标志着 5G 正式进入 5G 演进(简称“5GAdvanced”)的第二阶段。5G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实现大规模商用,逐渐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根据 GSA 的研究,截至 2023 年 3 月,全球 97 个国家或地区的运营商已部署 249 个5G 网络,全球厂商已发布一千八百余款 5G 终端。面向未来,5GAdvanced 将在持续升级已有网络能力的基础上,增强 AR/VR、物联网和空天一体化等新能力,以赋能新场景新业务的应用,并通过减少碳排放帮助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全球产业主体在积极参与 5G 标准制定的同时,也不断向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声明 5G 标准必要专利。为研究全球最新的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在 2022 年发布《全球 5G 专利活动报告(2022 年)》的基础上,编写了《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 年)》。 本报告基于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ETSI 专利数据库中的全部 5G 声明专利及其同族扩展专利,从专利声明量、多国授权专利量、技术领域等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展示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活动的情况。此外,本报告基于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3GPP 网站中的全部 5G 提案,分析了 5G 提案趋势、工作组提案分布、参会主体的提案量和通过提案的情况,以期从提案的视角展示全球 5G 标准化的创新情况。

关键词:
1897次浏览
行业要闻

中国电科院开展知识产权网络维权

发布日期:2022-04-26

4月21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收到一家网络店铺卖家向该院支付知识产权侵权赔付的信息。这次维权仅用时21天,维权处理周期较以往缩短了40天。目前,中国电科院采用民事诉讼方式开展知识产权网络维权,形成网络侵权高效维权机制,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营提供法律保障。

769次浏览
成果

自主化核设计软件包PCM研发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8-06-06

CGN目前使用法国AREVA公司的堆芯设计软件包SCIENCE进行工程设计和运行技术支持。这套软件在技术上做了很多的限制,带来了一些重大问题,如:1)软件仅允许用于中国境内的民用反应堆设计,限制中国核电在全球核电市场的发展;2)软件核心原理未知,导致工程设计领域的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制约中国在反应堆设计中的突破和创新;3)软件支持的反应堆堆型有限,仅限于某些特定的压水堆堆型的特定运行模式。为解决制约中国核电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追切需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堆芯设计软件,摆脱核电设计领域对国外的依赖。为此,CGN决定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堆芯设计软件包PCM。 PCM软件包完全自主开发,从根本上解决了反应堆堆芯核设计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申请了4个软件著作权,通过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了际可强院士等行业内专家的好评,并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1)在国内首次完成以特征线法为求解器的组件计算(PINE)与使用微观燃耗方法的堆芯计算(COCO)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研发,可以给出高精度的少群截面并充分考虑堆芯的燃耗历史效应,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2)在国内首次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量图分析程序MAPLE,并应用于工程实践;3)在国内首个完成核设计软件包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建立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相关不确定度因子可应用于反应堆工程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PCM软件包是在如下方面和国际同类专业软件具有类似的先进特征:1)先进组件燃耗处理方法;2)采用粗网有限差分技术和并行加速特征线法输运计算;3)采用解释器方法,方便堆芯计算各个功能实现;4)采用薄板样条函数(TPS)重构技术。

关键词:
735次浏览
成果

电力作业智慧安监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及应用实践

发布日期:2022-07-28

广东电网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2020年作业数量120万项,项目承包商1900余家,现场作业人员超20万人,每天开工作业超5000项,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监管难度大,传统“人盯人”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监管要求,亟需科技手段提升现场安全监管能力。项目针对电力作业安全监管难点,以视频监控、传感监测、大数据应用三条技术主线,开展作业全过程智能化闭环管控研究,在关键技术、装备研制、集成应用三方面实现了突破,在全省范围内规模化应用,实现了智慧化安全监管。项目成果包括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审发明专利13项,授权其他知识产权7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研制智能终端10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级智慧安监系统,接入各类型终端超10万台/套。项目成果在广东电网20个地市局整体应用,2020年及时查处违章2.46万起、同比增加173%,全年未出现人身事故,监管效能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动了电力生产安全监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价值巨大。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09次浏览
通知公告

「聚焦」辽宁拓新创新成果展示

发布日期:2021-08-27

辽宁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电力系统安全、节能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产品性能和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694次浏览
成果

光伏发电核心装备关键技术及户外实证测试平台研发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0-03-20

光伏发电效率提升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核心技术,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光伏发电技术领跑的国家重大需求,本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国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关键部件发电效率较低”、“实证测试手段与平台缺失”、“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等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应用。 项目先进性:项目旨在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器件等先进光伏装备,建立覆盖我国所有典型气候区域的户外实证测试平台,增强我国光伏行业自主研发的原始创新能力,掌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在国际光伏产业中树立“中国品牌”和“世界名牌”,实现光伏产业的中国引领。

662次浏览
政策法规

上海能源发展“十四五”:加强氢能关键技术攻关 布局一批加氢站

发布日期:2022-05-16

发力新能源新赛道,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兆瓦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和关键部件。推进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发展,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光伏电池的研发。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高压和液态储氢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658次浏览
成果

IEC 61970- - 555/556电网模型和图形两项国际标准

发布日期:2021-09-03

IEC TS 61970-555 CIM based efficient model exchange format(CIM/E)和 IEC TS 61970-556 CIMbased graphic exchange format(CIM/G)是中国首次主导制定的电网调度控制领域国际标准,解决了电网模型、图形的实时交换与共享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完善了 IEC TC57 标准体系。标准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电网调控机构间以及与各类变电站和发电厂之间的模型和图形实时交换与共享技术,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并带动了我国电网调度控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首次提出了电网模型实时交换技术规范,实现了模型描述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的统一;首次提出了高效电网图形实时交换技术规范,实现了电网图形描述的规范性和互补性的统一。 在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核高基和国家 863 等项目的支持下,联合 20 多家单位开展攻关,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获授权欧亚专利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发表论文 18 篇;相关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整体国际领先水平。标准成果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CIM/E 模型处理效率提高近百倍,CIM/G 图形解析效率提高约 20 倍,为欧洲和北美等世界各地调度机构之间实现大电网实时在线协调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标准成果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适用范围更广、应用规模更大、实时性更好。 作为 IEC TC57 标准体系中的核心标准,标准成果已被其它国际标准所引用;两项标准已成为相关国际市场招投标的技术标准;相关产品已应用到巴西、菲律宾、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标准成果已在全国 43 个省级及以上电网调控机构和 403 个(占比 78%)地级调控机构部署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县调、配调、变电站和发电厂。同时,在轨道交通、石化石油、水利枢纽、新能源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616次浏览
成果

BIM仿真系统

发布日期:2023-05-24

针对BIM模型受国外基础平台捆绑,模型整合、应用困难,电建华东院深度整合开源图形引擎、造型引擎和开发框架,基于标准C++重构引擎内核,自研三维数据存储格式并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建立了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BIM仿真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模型汇聚、模型审阅、规划仿真、设计仿真和施工仿真,突破了国外软件在同时支持3大类异构模型、国内BIM标准、TB级模型以及大小场景仿真等方面的不足,部分指标达到和超过同类Navisworks等软件,系统已在前海城市级BIM模型创建整合、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华能海上风电等项目上进行了示范应用,还在新形态数字化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成效显著,对于实现BIM软件全过程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加快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607次浏览
报告

面向工业智能化时代的新一代工业控制体系架构

发布日期:2023-10-18

作为工业4.0的核心,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变革却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在企业内,生产运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如何进一步将AI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建设成本;2、如何应对老龄化,确保老一代工人所掌握的控制、运营和维护方面的知识得以传承,以及如何适应新一代工人知识结构体系变化;3、如何快速响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柔性化生产制造;4、如何摆脱传统控制器厂家的制约,保障生产者的Know-how知识产权得以保护。另一方面,针对生产现场的智能化改造,1、如何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不同厂家专有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2、如何将智能融入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控制中,实现生产效率质的提升。这些问题仍处于探索当中。工业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们希望新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传统工业控制架构也需要与时俱进,拥抱AI、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面向工业智能时代建立新的工业控制体系架构,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实现企业的业务增长和发展。

606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国网智研院总工 贺之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倒逼电网技术加快升级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4

赵伟 褚温家 张晶:以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河南新型储能政策:调峰0.3元/度,租赁200元/度·年,用户侧有奖励!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10

EPTC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