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党校“1+N”办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本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国网公司党校“1+N”办学体系,打造了党校“1+5”核心办学平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在系统分析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建设现状、面临形势任务和存在问题基础上,坚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加强联动,构建以国网党校为统领、各级党校协同联动的“1+N”办学体系。结合中央干部培训体系优质教学资源分布,成立国网党校上海分校、南昌分校、大连分校、西安分校 4 家分校,由公司系统培训能力较强、区域优势比较明显的上海电力公司党校、江西电力公司党校、辽宁电力公司大连培训中心、陕西电力公司党校承担分校职责,连同国网高培中心,形成“一校、一中心、四个分校”格局的“1+5”核心办学平台,在推动公司党校建设发展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本项目坚持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搭建起了国网公司党校制度体系框架。注重突出国网特色,首次制定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党校工作规则》,明确了公司党校工作的基本原则、党校设置及职责、教学及科研工作、支撑保障机制等内容,将公司党校“1+N”办学体系作了制度化安排。印发《关于加强中共国家电网公司“主阵地、制高点、智力库”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加强国网党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并分别从“主阵地、制高点、智力库”三个方面明确了功能定位和工作任务,把党校建设成为干部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提升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质量;把党校建设成为党建理论研究的制高点,使公司在国有企业党建研究方面走在央企前列;把党校建设成为服务党组决策的智力库,更好地服务公司党组决策。 本项目以资源集约、优势互补、共享共建为目标,建立了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协同共建机制。在国网公司系统党校“1+N”办学体系框架下,统筹公司各级党校在培训项目、课程师资、研究咨询、知识库等关键资源和领域的协同合作与共建共享,加强党校办学核心资源建设,健全公司各级党校常态化工作沟通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对党校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促进公司各级党校加强协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进党校资源集约化、教学标准化、研究科学化、项目精品化,提高公司系统党校整体办学水平。
博微电力技改检修造价软件
电力技改检修造价智能管控以2015年版《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规定》和《电网检修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规定》为依据,通过对电力技改检修工程造价工作流程的梳理,研究工程费用异步并行计算、多模式串匹配数据处理、资源智能推荐知识库构建及工程造价计算过程反演等关键技术,实现工程智能化录入,快速组价,降低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门槛,满足工程批次建设要求。 本项目主要用于电力技改检修工程编制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及工程审核等工作。
RPA+AI在输电运维中的创新应用
本次演讲将聚焦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AI(人工智能)技术在输电运维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演讲将详细阐述三大核心内容:首先,RPA技术如何自动化无人机航线规划,一键生成航线任务,以适应多样化作业需求,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其次,将介绍RPA与AI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协同工作,通过自动化提取和整理数据,再由AI进行深度分析,为输电运维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最后,将介绍AI技术在构建知识库问答系统中的应用,并展示RPA如何实现问答系统与企业办公管理工具的无缝对接,使生产人员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避免跨平台查询,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为输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配电自动化一体化运维系统开发及智能手持终端的研制及应用
随着智能配电网建设的推进,配电自动化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对供电可靠性的提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终端一体化运维系统和配套使用的智能手持终端及APP。 本案例引入软件可视化闭环管理系统,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管理流程及规范,建立了基于终端历史维护记录和最新运行数据的终端状态分析评价方法,以及基于终端历史动作记录和馈线跳闸等因素的阶段性运维策略设计方案。实现了运维策略智能化、运维路线自动最优化设定、运维信息实时记录、运维知识库自动更新、运维效果自动评价的运维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
基于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的杭电光擎智脑应用
针对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深化应用的问题,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大小模型协同机制,建立了覆盖规划建设、电网运行等六大场景的智能体系。分享单智能体如主变转供方案和多智能体协同如电网风险分析的应用实践,以及拓扑语义对齐、GraphRAG等关键技术。下阶段融合电力领域多模态数据,借助大模型跨模态理解能力,打破数据表征壁垒,支撑复杂场景下的精准认知。建立知识库自动更新机制,保障知识底座与电网实际运行同步演进,为上层应用提供准确的知识支撑。拓展跨行业知识融合,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电力智算平台,基于大模型优化计算流程,对传统电力算法进行模型化封装。构建电力场景专属算力调度体系,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拓展电力大模型的应用广度和应用边界,开展多元探索标准化接口与算法封装。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95598智能知识库全渠道服务策略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在中心首次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领域的落地应用,需要打破传统简单树状存储型知识库不能满足多渠道、满足海量知识的高效、便捷、准确检索以及关联知识精准推送的壁垒,在确保供电服务专业知识的规范性、标准化的同时,需要兼具智能服务的需要具备客户化、差异化的特点,同时满足全网各省、产业公司的智能知识管理体系拓展应用需求。智能知识库方面通过智能知识体系建设,构建“业务+区域”知识框架,完成业务知识场景化、原子化拆分,依托“地域、角色、渠道”三级知识维度管理应用策略,贯通95598电话、网站、掌电APP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知识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云上部署95598智能知识库有效支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服务人员在线知识查询与管理应用,覆盖一线网点2.03万个,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智能客服方面通过深化应用全渠道智能知识体系,支撑95598电话、在线服务渠道,以及服务省公司线下自助服务终端的智能问答场景,向外部客户提供精准智能的语义理解与知识查询服务,通过向客服专员实时推送基于客户表述的知识点,实现智慧座席支撑,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服务模式,应用实时语音质检以及在线渠道后台机器人功能,向人工座席实时推送优质服务话术及支撑知识。
基于专家知识库的一键顺控系统镜像调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智能变电站一键顺控系统现场调试工作量大、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知识库的一键顺控系统镜像调试方法。基于“五防”规则建立基本单元模型,生成各类典型间隔设备的操作规则函数,实现专家知识库的构建。通过解析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规格描述(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 SSD)文件构建一次设备拓扑连接表,基于设备状态的推理算法结合设备操作规则函数,实现操作票专家知识库的自动生成。搭建基于专家知识库的一键顺控系统镜像调试平台,通过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D)镜像仿真和一次设备潮流仿真测试方法,对一键顺控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将现场作业工序迁移至镜像调试平台中完成,实现一键顺控系统镜像调试成果在变电站的“即插即用”。测试结果表明,平台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现场一键顺控系统的调试效率、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