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8条 精准定位
精品专题

“配电一二次融合”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23-05-1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配电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为满足对新型配电系统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需求,亟待提升其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与故障精准定位,快速隔离密切相关,配网设备量大面广,运行方式灵活变化,运维环境又十分恶劣,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配电一二次融合设备是配电设备智能化的关键装备之一。

1209次浏览
成果

X光无损探伤检测机器人

发布日期:2024-09-14

本成果从电网实际运行出发,重点解决传统无损探伤作业困难等问题,具备多项核心优势。采用无人机协同作业自主上线平台,一键自动上线,通过挂线臂的全自动开合即可实现机器人自主悬挂和脱离导线,通过机械臂实现检测装置与检测部位的精准定位,实现耐张线夹和直线接续管的X射线高质量成像检测。全过程智能高效,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作业人员无需登高,通过手持遥控器即可远程遥控机器人,并实时监控其运作状态,可降低目前人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的60%以上,提升作业效率,可将耐张线夹和单个接续管的检测作业时间从目前的1小时缩短至0.5小时(含登塔移动等时间)。

关键词:
590次浏览
PPT

低成本室内无人机巡检技术探索

发布日期:2023-11-24

低成本室内无人机技术解决室内无卫星信号、无法精准定位的痛点。相较于室外无人机巡检,室内无人机巡检无需建模,也可实现室内高精度巡检。应用激光雷达slam算法+无人机视觉定位的高精度空间定位技术,实现无人机在室内厘米级定位。无人机依托高精度定位技术和自主巡视航线,可实现在室内对设备进行自主巡视。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视角全、可靠性高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关键词:
568次浏览
PPT

一二次分离低压智能开关

发布日期:2025-04-14

介绍了“一二次低压智能开关”的研发理念与应用成效,分享了“一二次分离、原位替换”的新特点及价值,阐述了一次设备的核心部件与原理创新,二次模块的芯片、操作系统自主化,从系统级为低压配电网的故障精准定位与主动抢修提供装置支撑,大大支持“云数据”侧“电网一张图”数据源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增强了数据价值,提升了低压配电网的主动故障预警与抢修水平。

485次浏览
PPT

辽宁配电网故障快速处置技术体系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5-04-14

辽宁电科院构建了“行波定位+配电自动化”双重故障研判诊断技术体系,分别从行波技术与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融合应用、XTU故障精准定位、接地故障研判算法升级等方面开展研究及实践,并验证了技术体系的工程适用性,为故障快速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439次浏览
产品

变电站自追踪式驱鸟巡检机器人

发布日期:2019-07-26

  一、技术(产品)总体描述;   自追踪式驱鸟巡检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建立地图、路径规划、自主避障和高精度定位等功能。驱鸟巡检机器人采用基于图像分析、声音、雷达探测等多种鸟类活动识别技术,利用激光驱鸟、定向超声波驱鸟等驱鸟措施实现对鸟类的驱离。同时,驱鸟巡检机器人可通过自主巡检、任务巡检的方式对变电站内的鸟类进行主动探测和驱赶,有效解决鸟害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   二、主要功能及优势分析;   1)产品模块化,易于维护;   2)采用先进的3D激光导航技术和视觉惯性导航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及避障;   3)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及电扫雷达阵列的探驱一体化综合驱鸟系统;   4)计划巡检、定时巡检、特殊巡检结合,保证大范围、无遗漏执行巡检任务;   5)具有多级权限,可以远程登录、访问、配置、管理和自启动等能力;   6)可接入综合生产管理系统(PMS),实现巡检机器人集中优化控制和统一调度。   三、技术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1300mm*1000mm*800mm   重量:170Kg   行走速度:≥0.8m/s   自主导航定位精度:±1cm   爬坡能力:20°   越障能力:80mm   涉水深度:100mm   图像分辨率:1920×1080P   可见光相机光学变焦倍数:≥30倍   云台性能:垂直范围:±90° ;水平范围360°   输入电源:AC220V±20%,50Hz   续航时间:8h   驱动方式:四轮驱动   四、应用领域   变电站

关键词:
432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湖南电力创新审计模式 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发布日期:2023-02-03

1月30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2023年第一批审计项目审前数据分析工作。借助数字化审计工作室和数字化审计平台,该公司本部及8家供电公司的审计人员线上协同开展业务数据抽选和筛查,梳理审计重点和问题疑点,推动现场审计精准定位、靶向发力。

405次浏览
产品

机载声学成像仪

发布日期:2024-12-05

UCD-64A是适用于无人机搭载的64通道机载声学成像仪,设备采用DJISKYPORT援口,适配于DJIM300 RTK/DJIM350RTK。机载声学成像仪采用波束成形声源定位技术,能够对架空线路的局部放电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并将动态的声源定位画面呈现在无人机遥控器显示屏上。

关键词:
376次浏览
论文

基于稀疏信息差值的集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12

针对集电线路多分支网络结构故障定位过程时精度易受测点数量和行波波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信息差值的集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按照集电线路划分故障区域。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从初始行波信号中提取第一本征模函数信号,并通过Stockwell变换将其进一步分解为S矩阵。然后,通过S矩阵计算其模矩阵Q,并计算所有模矩阵之间的能量相似性,建立区域决策矩阵来识别故障区域。最后,在确定的故障区域内设置虚拟故障点,根据故障区域首末端初始行波到达时间,计算测量行波和虚拟故障点之间的信息差异度,采用离散-连续粒子群实时修正故障分支和故障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集电线路所有分支行波信息,大幅降低监测设备数量,消除波速影响,实现多分支集电线路的精准故障定位。

关键词:
335次浏览
成果

光纤芯远程交换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9-05-29

光通信技术作为当前通信主要支撑技术和实现方式,是各行各业信息交换和业务系统基础承载。当前光通信网络日益复杂,发生通信中断故障时,需要快速、智能、高效的恢复通信网络,从而保障正常业务的开展,避免造成二次损失。 光纤芯交换是光通信网络通道参数测试、光链路倒换、路由数据收集等工作的基础动作。传统的光纤芯交换模式还处在现场手动作业阶段。这种工作模式受制于地理位置分散、人工操作低效、资源采集工作繁重等诸多因素。随着光通信网络规模扩大和对通信链路可靠性要求的提升,传统运维检修模式无法满足要求,研究新型光纤交换技术,探索高效光缆运维模式成为电力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浙江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范雪峰同志基于数十年通信运维检修一线工作经验,提出了 “光纤芯远程自动交换”的思路和方法,并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光纤芯交换领域,成功克服丁远程交换、精准定位、防尾纤缠绕、光纤交换低损耗等诸多技术难题,研制丁国内外首套光纤芯远程自动交换设备,建立丁行业内第一张区域性自动化光缆网络,实现了光通信网络智能化运维检修。

301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4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5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6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7

EPTC双周刊

8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