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激光清除线路异物装置
无人机搭载激光清除导线异物装置,具备灵活便捷、操控性好、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并能搭载于多种多旋翼无人机机型,实现空中清除导线悬挂异物的作业。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该装置依托无人机平台完成作业,无须作业人员攀爬杆塔或等电位作业,操作人员与输电线路设备无直接接触,可远距离及时、快速、安全地清除导线上的异物,尤其对于清除档距中间、距塔较远、离地较高的异物十分便捷。该装置的应用将提升带电清除输电线路异物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结合当前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讯猛的发展趋势,本成果在特、超高压输电线路异物清除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适于行业部分推广。 本成果适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异物清除作业,目前已在公司所辖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及±660kV银东线上开展应用,编制的《无人机激光清除线路异物装置作业指导书》已通过公司审核。同时,团队正进一步改进完善装置功能,研制出更高功率的激光发射器,提高切割清除异物的作业效率及清除大型异物的作业能力。
卫星遥感技术在冀北公司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中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本公司输电线路地形地貌复杂的现状,其保障首都用电的重任,以及运维难度大、运维长度增长快、人力紧张的实际需求,我公司主动与国家“航天科技单位”及“北京深蓝空间遥感技术有限公司”沟通合作,共同探索卫星遥感技术在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上的研究和应用,阶段性探索成果良好,后续几年计划深化研究探索内容。就目前初步探索的研究成果上看,卫星遥感技术在输电线路运维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具备全流程监管能力,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控体系,形成行业、国家标准,实现卫星遥感技术对输电线路巡检全方位助力。
电网鸟害及其防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近几年,宁夏地区自然环境逐年好转,乌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长,导致输电线路鸟害故障较为严重。随着宁夏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乌害问题已严重威胁到330kV输电线路安全。2011年以来,宁夏地区330kV输电线路鸟害跳闸23次,占各电压等级乌害故障跳闸总数的26.7%,严重威胁超高压电网安全运行,需进一步引起重视,开展相关研究,采取防护措施,降低乌害故障跳闸次数,经调研,宁夏地区乌害故障具有以下特征:“I”型串闪络19次,占比73.1%,“V”型串闪络4次,占比26.9%;多集中于春季4月,时间集中于凌晨1:00到6:00;③星夜温差较大,相对湿度在50%RH以上,多有雾或凝露现象发生;①宁夏地区乌害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同比国内平均水平比例更高,仅次于外力破坏,排名第二位;乌害故障随机发生,难以预测,极大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项目主要通过对宁夏地区乌类种类分布及活动习性开展调研分析,对330kV输电线路鸟害闪络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部分新型防鸟害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和效能评估,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鸟类和不同季节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防鸟害综合策略,开发防乌害预警系统,有效指导宁夏电网防鸟害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我国首条超高压输电线路330千伏刘天关线累计输电740亿千瓦时
截至6月16日,我国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330千伏刘家峡—天水—关中输电线路运行50周年。50年来,330千伏刘天关线累计输送电量740亿千瓦时,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直升机带电水冲洗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技术
带电作业
超高压输电线路通用型绝缘子卡具研制与应用
针对目前超高压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生产厂家多、钢帽规格型号不一,检修时一种规格绝缘子需匹配一套卡具,传统卡具不通用、检修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痛点,安徽送变电公司研制了一款通用型绝缘子卡具,可适配不同型号绝缘子更换,极大降低了绝缘子更换劳动强度、提高了检修效率。该卡具采用铝合金主体+独立钛合金可调卡爪,通过调节独立卡爪,适配不同规格绝缘子,可调范围20mm;主体与卡爪采用圆弧面接触方式,使接触间隙小于0.1mm;卡爪可独立拆卸更换,避免传统卡具单点损坏全套报废,大大降低使用成本。目前已在数条超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中成功推广应用,累计更换不规则钢帽绝缘子百余片,大大提高运维单位检修质效,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超(特)高压电力通道多传感器协同巡检系统及应用研究
本项日兼顾航空测绘和超(特)高压电力巡检两方面目标,研制了可兼容光电红外吊舱同时作业的小型化、大视场电力巡检激光雷达设备,形成集可见光、红外、激光扫描三位一体的“超(特)高压电力通道多传感器协同巡检系统”,适配于现有多种机型直升机,满足适航要求并获得民航局ST℃认证。研究了激光点云抽稀技术和快速分类算法,有效剔除激光电力巡检产生的冗余数据,并保留重要特征点数据,实现激光数据自动化处理。研究了输电线路本体三维逆向建模技术,实现杆塔、绝缘子串、导线等实体对象的空间位置自动匹配,并支持模拟分析。项目成果在技术指标、作业能力、尺寸重量、安全性、方便性、专业化等方面在国内外同类研究及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创新度,综合性能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并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为电网巡检作业提供了高效监控和测量手段,实现电力大通道危险点的快速、准确、大规模自动检测。 本项目实现了线路快速、高精度三维量测和空间分析,从而检测输电线路通道走廊的建筑物、植被、交叉跨越等对线路的距离是否符合运行规范、线间距是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实现线路通道障碍的快速、准确、大规模自动检测,解决目前地面树障测距存在的工作强度大、检测效率低、测量精度不高、线路通道障碍防范困难等问题。系统可进行输电线路安全性能模拟、评价和智能预警,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模型和软件支持。
我国首条超高压输电线路330千伏刘天关线累计输电740亿千瓦时
截至6月16日,我国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330千伏刘家峡—天水—关中输电线路运行50周年。50年来,330千伏刘天关线累计输送电量740亿千瓦时,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