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院计量研究所实现计量箱运行数据精准采集
10月8日,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计量设备巡抄的员工结合巡检任务开展计量箱数字化建档工作。员工应用随身携带的作业终端,为台区内182个计量箱建立了运行档案。国网北京电力作为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计量箱数字化建档工作试点单位,从5月开始推广使用数字化建档工具。
智慧城市全景保电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全景保电系统作为市北供电公司为确保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型会展会议安全可靠供电而建设的电网状态监测及指挥系统,基于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图形服务、输变配专业电网资源查询服务、数据量测等服务,可实现从220kV至10kV的主配网设备及重要场馆供电的低压设备实时状态监测,同时也具备从特级保电任务管理向日常保电任务沉淀转化的潜力。以三维地图为基础,叠加电网网架、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设备台账数据、气象信息等,提供相关的视频监控信息、电网数据信息、业务流程信息,实现为对重要事件与突发事故情况进行实时提醒,为指挥层提供当前电网的抢修动态态势图,支撑指挥决策层。
基于远程遥控跌落熔断器的智能化配电台区
目前松山供电公司共有76条配电线路,1876个配电台区,其中机电井台区226处,所有配电台区停送电需进行现场操作,由于农村用电的特性导致部分台区经常处于空载运行状态,特别是机电井台区经常处于空载运行状态,导致线损、变损增加;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短缺,频繁的停送电作业降低了人员工作效率,导致停送电时间不及时,不仅增加了人员工作量而且导致空载运行时间增加。同时,由此产生的变压器空载运行损耗由供电企业承担,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目前,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加强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管控,对公司配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配电台区数量的增长,现有的运维管理方式与目前的配电网建设不相适应。 为更好地对10千伏配电台区进行控制和管理,决定研制基于配电台区的智能化远程遥控跌落熔断器,具体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能够远程遥控分合跌落熔断器,代替人工拉合熔断器,较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实时监控采集配电变压器运行数据,上传至后台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空载运行或故障等异常运行状态的变压器,及时将其退出运行,降低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减少电能损耗,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故障扩大为事故,提高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是一种非侵入式微型电流测量装置,具有小体积、高精度、宽量程、宽频响、自取能、自组网、低成本、即贴即用等特征,适用于电网数字化转型中发、输、配、变、用等环节海量部署,全面采集电网基础运行数据。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采用磁阻传感芯片(TMR芯片)作为核心测量元件,支持集成电流监测、故障录波、谐波监测、无线授时、空中升级等特色功能,已用于智能变电站、配电房及户外线路的电流负荷监测。目前已实现量产供货,在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贵州等地规模化推广应用近1.6万余套,有力支撑了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南方电网建成“八交十直”西电东送通道,主网架交直流并联、云南异步联网,运行方式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是世界上最复杂、发展最快的特大电网之一。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五省区高可靠供电,迫切要求电力二次系统架构更加统一与开放,信息更加全面与集成,功能更加智能与强大。各专业建设了数量庞大的二次系统,解决了业务问题,也带来系统分散、功能重复、信息孤岛、标准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新问题。 项目提出电力二次一体化的全新技术思路。联合产学研用 20 余家单位,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攻克了一体化架构、统一开放平台、智能集成装置、大电网运行综合驾驶等世界性难题。本项目主要创新点①提出电力二次一体化体系架构,为构建 OS2 系统,实现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网省地及厂站多层级多专业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动态扩展奠定了基础;②提出集成虚拟化资源、平台服务族、全景建模运行数据中心、运行服务总线等的全服务化统一平台,实现了数据、画面、应用服务的贯通与共享;③研发分布式多插件和高速背板总线架构、多业务协同的智能远动机,实现了厂站端设备集成的纵向一体化业务整合与智能互动;④提出电网实时多维 KPI 体系和运行驾驶舱技术,构建了基于 KPI 监视、多主题电网全景展示、“一站式”集中操控台的人工驾驶环境,以及基于多时序多目标自动控制的自动驾驶环境。 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 6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软著 9 项,发表论文 57 篇,完成国标 1项,参与完成国标 5 项,完成行标 1 项,参与完成行标 14 项,完成《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系列企标 76 项。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二次一体化开放体系是支持大电网一体化运行的新一代基础架构,兼顾电网实时运行、综合分析、智能调控等各种需求,也符合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方向。开放平台激发了大众创新热情,推动了我国电力二次装备制造产业升级。
流程工艺风机及系统管网优化节能技术
通过单机高效设计、局部管道优化、系统管网优化以及 厂区流体设备群基于运行数据的能效诊断等技术手段,实现 流程工艺风机及风机系统节能,主要创新性有三点:一是针 对损失模型、预测方法不完善及评估方法定性等问题,通过 补充模型、完善预测、定量评估等,形成离心风机高效宽工 况设计方法,实现离心风机高效宽工况设计;二是对风机进、 出 口管道系统效应附加阻力的精准计算,有效避免了进、 出 口管道系统效应导致的阻力损失;三是针对流程工艺中量大 面广的流体机械设备群,实现了基于运行数据的能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