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图像识别平台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运用“云大物移智”等技术,设计了支撑电网全业务领域的图像识别平台架构。从电网实际业务需求出发,基于深度学习框架设计了一组适用于电网领域的通用算法,通过微服务化的方式进行封装,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实现与各业务系统深度集成应用。 平台自上线以来,已与生产、营销系统实现集成应用,并支撑南山智慧营业厅的运营推广。截止2017年12月31日,平台图像识别服务共被调用约10.7万次,其中文字识别服务被调用约9万次(准确率为98.5%)、图像识别服务约1.5万次(准确率为97.3%)、人脸识别服务约0.2万次(准确率为98.8%)(按5%抽样进行人工比对)。平台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网宁夏电力“智能仓”助力供电所数字化运营
“扫码成功,请打开智能柜领取物资……”7月7日,国网银川供电公司闽宁供电所台区经理通过人脸识别,进入了智能仓计量室,主控电脑通过控制自动升降装置,将今日工作工单关联的电能表传输至台区经理面前,通过作业终端,完成了确认领用工作,即刻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
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支持系统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对电厂特定工作环境实现区域分类授权管理、重要设备识别与定位、人员及车辆的综合定位与行为监控、危险源状态上报等,从而提升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管理支持系统融入了软件技术、射频无线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WIFI布网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视频智能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等众多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涉及了业务联动、门禁管理、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综合定位等多项信息子系统,具有范围广,整合度高,应用性强等特点。
基于客户多维需求感知的 “三型一化”营销服务体系构建与实施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范畴,涉及电力营销服务内容。本项目是在改善营商环境迫切需求、客户对用电服务期望增高、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产生的。成果具有技术突破性、模式创新性、理念先进性;对推动电力服务行业智能友好化、泛在互联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成果技术完成特殊设备全量数据采集情况攻克研究。对载波集中器、面向对象规约采集终端等特殊设备进行采集程序优化开发、采集任务规则研判、抄读机制匹配改进。开发集成 21 套业务系统的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供电信息宏观全景展示,供电人员、物资、设备微观穿透查询。在全能型综合营业厅,引入动态人脸识别技术,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辑回归算法构建客户价值识别模型,形成客户综合价值评分。在电动汽车展示区运用“虚拟接触交互技术”提供交互体验。研究开发“智能运维”手机软件,推广“滴滴打车抢单式”现场运维工作模式。研究应用中继抄表(透传)功能,实现居民家中各电器用电负荷的非侵入式实时量测。研究应用“通信单元+超级电容”技术,支撑“主动抢修”服务。除以上所述技术创新点外,其他创新点包括:构建以智能营销管控中心为核心的“轮辐式”两级管理架构,引入“业务流程体”概念来优化协同联动的业务流程。筑牢庞大线下服务网络。打造全能型综合营业厅,实现身份信息秒级识别、定制服务精准推送;打造高效现场作业服务团队,依托“智能运维”手机软件推广“滴滴打车抢单式”工作模式,实行“积分-星级”工单及业务管理。推行智慧计量运行模式。研究推广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量数据的非侵入式居民用电能效服务模式;开展计量异常远程诊断。推行网格化新型营业模式,以网格为责任区实现多业务的末端融合。试点研究并逐步推广多项复合增值服务,即电力业务托管“O2O”服务、共享电气“C2C”服务、大数据“C2M”服务、新零售“B2C”服务。 项目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发明专利 1 项,申请发明专利 4 项;发表论文 2 篇。项目已在青岛市公司和 5 个县公司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性强。项目通过提升故障处理效率;同时提升了客户用电满意度,提高“获得电力”指标,改善营商环境;项目推动了电网企业组织架构的变革,使电力营销服务内容从单纯“售电”向基于客户多维需求感知的“交互体验式服务”转型,形成独具电网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高精度人脸识别认证保密技术及人脸知识图谱档案检索技术
为深入贯彻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一体化信息平台提出的高效、融合、集约、柔性要求,增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2011年国网公司完成统一数字证书系统建设,实现了系统、设备、用户的身份认证、安全可信接入、安全传输等功能。当前辽宁公司身份统一认证依然沿用传统的密码、口令、数字证书等方式,但由于这样的验证方式与被验证身份主体的分离,其防伪性相对较差,易造成泄露、伪造、盗用、破译等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已不能完全满足保证用户身份信息安全和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的发展需要。正基于此,本项目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人脸识别认证保密技术及人脸知识图谱档案检索技术,该技术可有效解决现有认证体系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现有系统的安全保密管控水平。
打造中山供电局智慧电力物流体系
中山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一级仓库高平库区,位于中山市三角镇高平工业区高平大道 100号,交通位置便利,毗邻 G4W 广澳高速三角出口。仓库室内面积 9700m2,室外面积 4500m2,储备生产运维、业扩配网电力物资约 200 余种,主要满足“城区 2 小时,镇区 3 小时”应急物资以及“业扩配网 10 个工作日”储备物资补货需求。库区依托中山市“两区一湖一岛”(即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角迪茵湖科创小镇、坦洲科创岛)区域创新平台,创建智慧物流体系的试点实践基地。库区全面采用机器的方式替代人力,引进过 10 余种人工智能设备,包括智能货架、智能机械臂、智能 AGV 搬运机器人、智能巡检等,逐步实现各种品类物资自动存储、拣选及搬运工作,库区成立电力物资调度中心,搭建智慧电力仓储及配送平台,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采用驾驶舱的操作模式实现电力物资从需求申请到拣选、配送、签收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和可视化管理。库区挂牌成立中山供电局智慧物流创新工作室,汇聚电力系统内外物流技术专家力量数十人,组建核心创新团队,主要负责前沿智慧物流技术可行性论证、综合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编制、以及智慧物流技术原始积累等相关工作。 本项目以提高仓储智能化为核心,中山局物流中心率先提出智慧物流、智慧物联的创新方案,打造电力行业首个智慧仓储物流中心,树立标杆,实现中山电力在仓储物流方面的智慧升级、创新。智慧仓储物流中心为总面积 10000 ㎡的三层建筑,主要实现仓储密集化、操作无人化、业务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基于国内先进物流企业与零售企业“无人超市”的管理理念,中山局物流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深入研究新时代物联网技术,打造无人值守智能仓库,形成物资供应网络。无人值守智能仓库辐射中山市所有镇区,总数为 24 个,分别负责响应所属地区的物资需求。通过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仓库出入人员的记录管理;通过仓库操作无人化,实现全天候领料,同时满足计划需求与非计划需求。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赋予目前主流自动化仓储设备自主学习及运动能力,完成电力物资自动化存储、拣选、转运出库、配送等流程;搭建智能化系统,逐步实现物资调度智能化、流程监控可视化及管理决策精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