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源发展“十四五”:加强氢能关键技术攻关 布局一批加氢站
发力新能源新赛道,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兆瓦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和关键部件。推进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发展,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光伏电池的研发。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高压和液态储氢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微电网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以特高压电网装备、大型电站辅 机设备、工程总包成套服务、备品配件与检修维护服务为主业, 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新能源关键直流装备联合研究中心,研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关键设备、智慧能源设备、“风光储氢 ” 设备等高端智能电力装备。2022 年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3816.1 吨标煤,总用电量 1071 万 kWh。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源 网荷储 ”一体化绿色微电网(简称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微电网)自主研发低碳能源管控系统平台,建设 4. 1MW 分布式光伏、1.5MW 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架构、直流充电桩以及直流照明等负荷、 4MWh 防爆储能系统,形成光储联合发电控制运行方式和调度模式示范应用。
前沿产业发展现状、挑战及机遇系列报告之——长时储能篇
储能技术是解决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的有效技术,对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比例的提升,对储能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容量型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容量型长时储能可以提供数小时、数天数周乃至更长时间的电力供应技术方案,减小峰谷差,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清洁能源的稳定输出和消纳提供有力保障。国内外都将长时储能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点技术,出台多种政策支持长时储能发展。国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发展长时储能。国际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也相继表示对长时储能技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长时储能装机增长,长时储能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储热蓄冷、储氢等这些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电力储能用固定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充放氢性能试验方法
云南电科院建成国内首个具备综合热管理能力的固态合金储氢发电和液、固结合的氢储能系统
近日,云南电科院承担的氢储能项目完成,云南首批氢动力汽车上路运行和光伏电解制氢的调试成功,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用氢一体化示范应用、解决了风/光能源制氢、长短时长储氢与氢能综合利用问题,建成了国内首个具备综合热管理能力的固态合金储氢发电和液、固结合的氢储能系统,实现了氢能的安全存储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