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考虑用户充电决策行为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策略
快充站(fast charging station,FCS)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重要能源供给设施。随着EV的推广应用,快充负荷也逐渐攀升,对配电网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快充负荷作为一种需求侧响应资源,可通过有序充电控制缓解EV接入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文中提出考虑用户充电决策行为的EV充电引导策略。首先,考虑动态交通路况影响,利用出行链理论构建EV移动模型,进行用户出行模拟,并刻画剩余电量的时空分布。其次,考虑剩余电量、充电设施分布与充电服务价格,利用后悔理论构建用户充电决策模型,并刻画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然后,以配电网网损最小为目标,构建充电服务价格优化模型,通过优化公共FCS的充电服务价格,引导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最后,对不同服务价格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小容量车型的引导效果更好,且用户时间消耗等效折算系数越大,文中方法对充电负荷引导的效果越好。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Π型阻抗匹配网络多参数最优求解方法
针对电力线信道阻抗变化复杂、负载阻抗不匹配造成通信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Π型阻抗匹配网络多参数最优求解方法,并验证分析了深度强化学习对于寻找最优匹配参数的可行性。首先,建立Π型网络结构,推导窄带匹配和宽带匹配场景下的最优匹配目标函数。其次,采用深度强化学习,利用智能体的移动模拟实际匹配网络的元件参数变化,设置含有理论值与最优匹配值参数的公式作为奖励,构建寻优匹配模型。然后,分别仿真验证了窄带匹配和宽带匹配两种应用场景并优化模型的网络参数。最后,仿真结果证明,经过训练后的最优模型运行时间较短且准确度较高,能够较好地自动匹配电力线载波通信负载阻抗变化,改善和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质量。
基于多结构融合WGAN的模糊绝缘子图像复原方法研究
为解决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人机航拍绝缘子图像发生运动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结构融合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asserstein generate adversarial networks, WGAN)的模糊绝缘子图像复原方法。针对模糊图像复原问题,对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生成对抗网络加以改进,在损失函数中引入梯度惩罚项优化训练过程,保证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并提高图像复原质量。在生成网络中融入空洞卷积残差网络和卷积注意力机制,加强神经网络对图像有效特征的学习。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与其他算法比较,所提方法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两种指标上均高于其他算法。对不同算法生成的图像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图像细节特征,提高模糊绝缘子图像的复原质量。采用YOLOv5s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对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有所提升。
基于漏磁场和ICOA-ResNet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
针对变压器绕组变形、轻微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验变压器相关参数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变压器在绕组发生各种故障的漏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选取合适的故障特征以及光纤漏磁场传感器安装位置。然后,通过改进长鼻浣熊优化算法(improved coati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COA)寻找残差神经网络(ResNet)的最优超参数,以此参数构建ICOA-ResNet模型,将所得故障特征量输入模型进行故障诊断。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动模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等4种模型相比,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表明所提方法对变压器绕组变形、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结合实时数字仿真和物理动态模拟仿真的优点,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仿真方法。接口系统是混合仿真系统设计中的核心与难点。为了深入分析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对接口系统各个组成环节进行建模得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根据劳斯判据和奈奎斯特判据研究开环传递函数中不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接口系统中滤波器截止频率、接口延时和阻抗模拟比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并通过所搭建的混合仿真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与理论推导一致。
裘愉涛:攻克继电保护规程规范难题
专家成果:致力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在国内外各类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8项、电力行业标准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30余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4项;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最美国网人”等。
高压直流输电阀控系统全工况动模试验平台
直流电源系统